新華社蘭州8月2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要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堅定信心,開拓創(chuàng)新,,真抓實干,,團結一心,,全面做好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wěn)定各項工作,,深化脫貧攻堅,加快高質量發(fā)展,,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chuàng)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初秋的河西走廊,金風送爽,,瓜果飄香,,祁連雪山和沙漠綠洲相映成輝。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在甘肅省委書記林鐸,、省長唐仁健陪同下,先后來到酒泉,、嘉峪關,、張掖、武威,、蘭州等地,,深入文物保護單位、農村,、學校,、草場林場、革命紀念館,、防洪工程,、文化企業(yè)等,就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情況進行考察調研,。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調研時,,向正在參觀的游客親切招手致意,。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19日上午,習近平從北京乘機抵達酒泉市所轄敦煌市,,即前往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歷史沿革和文物保護研究情況,,并走進洞窟察看歷史悠久的彩塑、壁畫,。他強調,,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份珍貴文化遺產,堅持保護優(yōu)先的理念,,加強石窟建筑,、彩繪、壁畫的保護,,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平,,將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正在參觀的游客看到總書記來了,,激動地圍攏上來,,高聲歡呼“總書記好!”“習主席好,!”習近平向大家親切招手致意,,并不時走上前同大家握手問好,叮囑大家在游覽時注意愛護文物,。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習近平接著來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聽取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情況介紹,,并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在認真聽取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甘肅省文聯(lián)原副主席蘇孝林、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鄭炳林發(fā)言后,,習近平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表示肯定,強調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等,,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不斷堅定文化自信,。要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要加強敦煌學研究,,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要關心愛護科研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為科研工作者開展研究,、學習深造,、研修交流搭建更好平臺,提高科研隊伍專業(yè)化水平,。
20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嘉峪關,察看關城并聽取長城保護情況介紹,。嘉峪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習近平強調,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fā)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0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0日上午,,習近平在張掖市高臺縣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離開嘉峪關,習近平來到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80多年前,,西路軍轉戰(zhàn)河西、奮勇作戰(zhàn),,創(chuàng)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績,。在紀念館內,,習近平詳細了解當年戰(zhàn)斗歷史和感人事跡,。他強調,新中國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0日下午,,習近平在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參觀學校創(chuàng)辦人路易·艾黎故居。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0日下午,,習近平在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現(xiàn)代制造技術實訓室,,觀看職業(yè)技能實訓,,同師生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0日下午,,習近平在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同師生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張掖市山丹縣,,考察山丹培黎學校。山丹培黎學校由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新西蘭著名社會活動家路易·艾黎于1942年創(chuàng)辦,,突出職業(yè)教育特色和終身教育理念,培養(yǎng)了大批實用技術人才,。習近平聽取了學校情況介紹,,參觀了路易·艾黎故居,隨后來到實訓教學樓,走進現(xiàn)代制造技術實訓室和智能家居實訓室,,觀看職業(yè)技能實訓,,并同師生親切交流。他指出,,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做強實體經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山丹培黎學校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職業(yè)學校,。路易·艾黎先生提出“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分析”的辦學宗旨,對今天我們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依然有借鑒意義,。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辦學理念,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fā)培養(yǎng)更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他希望同學們專心學習,掌握更多實用技能,,努力成為對國家有用,、為國家所需的人才。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0日下午,,習近平在中農發(fā)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一場考察,實地了解祁連山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和保護情況,。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離開培黎學校,,習近平來到中農發(fā)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一場,參觀場史館,,了解馬場歷史沿革和改革發(fā)展情況,。8月的山丹馬場,水草豐茂,,駿馬奔騰,。習近平步入草場,察看草場和馬群放養(yǎng)情況,,聽取祁連山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習近平指出,保護好祁連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保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對推動甘肅和河西走廊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我國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只要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積極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保、可持續(xù)的產業(yè),,保護好寶貴的草場資源,,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tài)移民區(qū)富民新村富民小學的音樂教室,,認真觀看正在進行的音樂課教學,。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tài)移民區(qū)富民新村黨群服務中心考察,。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21日上午,習近平前往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tài)移民區(qū)富民新村考察調研,。當?shù)蒯槍爬四喜可絽^(qū)“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實際,,走出了一條高深山區(qū)貧困群眾易地搬遷脫貧致富和祁連山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fā)新路子,6萬多地處山區(qū)的貧困群眾搬進了新房,,通過發(fā)展牛羊養(yǎng)殖和蔬菜種植正逐步擺脫貧困,。習近平對鄉(xiāng)親們生活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感到十分欣慰。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大廳,,習近平向工作人員詢問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和搬遷后的便民服務措施,。隨后,他步行前往附近的富民小學,,參加暑期興趣班的孩子們有的正學習電子琴彈奏,,有的正在進行體育鍛煉,。習近平走進音樂教室,認真觀看正在進行的音樂課教學,。操場上,,正在練習足球的孩子們看到習爺爺來了,歡快地圍攏過來,。習近平同他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暑期學習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離開學校時,習近平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合影留念,,孩子們興高采烈,,臉上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tài)移民區(qū)富民新村同村民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tài)移民區(qū)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家,同李應川一家拉家常,。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接著,,習近平沿村道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嶄新的房屋,、寬敞的道路,、整潔的院落,一片祥和安樂,。村民李應川一家熱情邀請總書記到家里做客,。習近平走進院子,屋里屋外仔細察看,,了解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廁情況,。習近平同李應川一家拉起家常,詳細詢問家庭就業(yè),、收入,、看病,、社保、醫(yī)療保險,、孩子上學等方面還有什么難題,。李應川興奮地向總書記匯報,孫子孫女就在家門口上學,,家里還向村里報名新建1座日光溫室大棚和4座養(yǎng)殖暖棚,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習近平強調,,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yè),。貧困鄉(xiāng)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xiāng)親們穩(wěn)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fā)展產業(yè),、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yè)、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同“六老漢”代表及林場職工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實地了解“草方格壓沙”作業(yè),。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隨后,習近平乘車前往八步沙林場,。林場地處河西走廊東端,、騰格里沙漠南緣。上世紀80年代初,,這里寸草不生,、狂沙肆虐,,侵蝕村莊農田。一代代林場人扎根沙漠,、治沙造林,,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昔日漫漫黃沙變成如今郁郁蔥蔥,。習近平舉目遠眺,,察看林場整體風貌,聽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體情況匯報和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跡,。幾位林場職工正在進行“草方格壓沙”作業(yè),,習近平走過去,向他們詢問作業(yè)方法,,并拿起一把開溝犁,,同他們一起干起來。習近平對他們說,,八步沙林場“六老漢”的英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任何事業(yè)都離不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只要共產黨員首先站出來、敢于沖上去,,就能把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組織起來,,打開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業(yè)。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下午,,習近平在蘭州市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沿步道察看黃河兩岸生態(tài)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下午,,習近平在蘭州市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同正在休閑的群眾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1日下午,,習近平來到蘭州,,前往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聽取甘肅省和蘭州市開展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習近平登上觀景平臺,,俯瞰堤壩加固防洪工程,沿步道察看黃河兩岸生態(tài)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習近平指出,,黃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xù)發(fā)展的千秋大計。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區(qū)和補給區(qū),,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tài)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fā)力,、帶好頭,。正在休閑的群眾看到總書記來了,紛紛涌上前,,總書記同他們親切交談,。習近平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下午,,習近平在《讀者》編輯部同工作人員交流,,勉勵他們?yōu)槿嗣裉峁└鄡?yōu)秀精神食糧。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下午,,習近平在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考察,。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下午,,習近平在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同工作人員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隨后,習近平前往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在《讀者》編輯部,,習近平同工作人員交流,詢問選稿,、編輯,、審校、排版等工作流程和發(fā)行情況,。在創(chuàng)意中心,,習近平詳細了解公司適應市場形勢、主動優(yōu)化升級的做法,。習近平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為人民提供更多優(yōu)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在堅守主業(yè)基礎上推動經營多元化,,努力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2日下午,,習近平聽取甘肅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甘肅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希望甘肅各族干部群眾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扎扎實實把各項工作做好,。
習近平強調,要深化脫貧攻堅,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準不變,在普遍實現(xiàn)“兩不愁”的基礎上,,重點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把脫貧攻堅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qū)聚焦,以“兩州一縣”和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為重點,,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去解決問題,堅決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
習近平指出,,要聚焦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覆蓋城鄉(xiāng),、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培育新興產業(yè),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積極發(fā)展高附加值特色農業(yè),,統(tǒng)籌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fā),,不斷夯實高質量發(fā)展基礎。
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正確處理開發(fā)和保護的關系,加快發(fā)展生態(tài)產業(yè),,構筑國家西部生態(tài)安全屏障,。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tǒng)治理,、源頭治理,,統(tǒng)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xié)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護,,協(xié)同推進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fā)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習近平強調,,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公共服務項目優(yōu)先安排,,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等問題,,關心關愛受災群眾和城鄉(xiāng)困難群眾,,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深入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習近平強調,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短亮丑,,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加強和改進作風,做好為基層減負的工作,,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丁薛祥、劉鶴,、何立峰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
?
業(yè)內人士認為,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大格局下,,煤電的戰(zhàn)略定位將逐步轉向“基荷電源與調節(jié)電源并重”,未來應進一步嚴控增量,、優(yōu)化存量,,提高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