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云南啟動規(guī)模巨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累計建成2832個集中安置區(qū),,搬遷入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9.6萬,、隨遷人口50萬。
從全國最大的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靖安新區(qū),,到全國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區(qū)會澤新城,,云南全力做好百萬人口大搬遷“后半篇”文章,,努力讓搬出“窮窩”的各族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
再次“直過”
“現(xiàn)在是幸福的年代?!迸圩遄灾沃葚暽娇h獨龍江鄉(xiāng)孔當村79歲的獨龍族老人孔當娜說,。
在刀耕火種的年代,她吃不飽,、穿不暖,,住的屋子四處漏風。得益于政府的幫扶,,孔當娜一家從山上搬到獨龍江鄉(xiāng)集鎮(zhèn)附近,,住上新房子,發(fā)展草果產業(yè),,她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崇山峻嶺中,怒江奔涌而下,,大峽谷縱貫數(shù)百公里,。新中國成立后,生活在這里的怒族,、獨龍族等少數(shù)民族“一步跨千年”,,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但是,,怒江州98%以上的面積是高山峽谷,,貧困發(fā)生率曾高達56%,堪稱脫貧攻堅“上甘嶺”,。
怒江州拿出沿江最好的地塊,,實施近10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長期困擾于“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群眾,,告別杈杈房,、木楞房,進城入鎮(zhèn),,實現(xiàn)“再次直過”,。鄉(xiāng)親們自編自唱《幸福不忘共產黨》,歌聲在峽谷中回響,。
每到瀘水市大興地鎮(zhèn)格力小學校園廣播時間,,飄蕩在峽谷間的童聲雖稚嫩卻令人欣慰。珠海的支教老師到來后,,這里成立了全州首個小學校園廣播站,,山里的孩子不再膽怯,,在話筒前講述著學校的生活,。
由格力集團援建的格力小學位于大興地鎮(zhèn)維拉壩珠海社區(qū),,社區(qū)安置了來自109個傈僳族寨子的700多戶群眾,孩子們就在這所現(xiàn)代化的學校里讀書,?!安簧倮圩搴⒆拥钠胀ㄔ掃M步明顯?!备窳πW校長吳金鳳說,,這在3年前是不敢想的事。
峽谷里群眾的生活發(fā)生著巨變,。在福貢縣鹿馬登鄉(xiāng)阿路底安置點,,群發(fā)民族服飾加工專業(yè)合作社正開足馬力進行生產?!拔覀儙恿?0多名村民就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傈僳族群眾此路恒說,,全縣80%以上的傈僳族、怒族民族服裝生產加工都出自這里,,產品還遠銷國外,,這在以前做夢都想不到。
怒江大峽谷今日的欣欣向榮,,對比昔日的窮困潦倒,,令人感嘆不已。云南省扶貧辦主任黃云波說,,云南把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列入脫貧先行攻堅計劃,,創(chuàng)新實施“一個民族聚居區(qū)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攻堅模式,,推動直過民族聚居區(qū)實現(xiàn)“千年跨越”,。
醫(yī)衛(wèi)、教育等取得重要進展,;特色產業(yè)茁壯成長……現(xiàn)在,,居住在怒江大峽谷等地的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群眾走向開放、包容,、發(fā)展的新生活,,群眾從不敢見生人、不知做生意為何物,,到現(xiàn)在能通過電商賣產品,。
“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孔當娜說,,以前沒去過縣城,,現(xiàn)在每年要去縣城體檢。
我心安處是故鄉(xiāng)
“感謝國家讓我們把家搬,,離開了老家的高山,,來到了美麗的靖安……”歌曲《相約在靖安》回響在高樓間。這里是昭通市靖安新區(qū)——全國最大的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安置了昭陽等6縣(區(qū))易地搬遷群眾4萬余人,。
地處烏蒙山區(qū)的昭通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2018年,,昭通全面啟動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探索中心城區(qū)安置、跨縣安置等多種模式,,建設23個安置區(qū),,全市36萬多搬遷群眾全部入住新居,實現(xiàn)從深山到城鎮(zhèn)的“跨越”,。
天剛亮,,靖安新區(qū)中心廣場上的水果攤、小吃攤等攤位已開始忙碌,。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在廣場入口處給群眾測體溫,、掃健康碼。
在靖安新區(qū)思源社區(qū)老年活動中心,,展室里擺放著八仙桌,、石磨、蓑衣等老物件,。靖安新區(qū)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偉說,,這些老物件是搬遷群眾捐贈的,讓新區(qū)也有家鄉(xiāng)的根和魂,,也有鄉(xiāng)愁的寄托,。
39歲的大關縣天星鎮(zhèn)魚孔村建檔立卡戶楊明華,正在中心幫忙組織文藝活動,。他早些年在外打工謀生,,最苦的時候,妻子離家出走,,剩下他獨自照顧孩子,。去年3月,全家搬進靖安新區(qū)??紤]孩子小,,外出務工照顧不了家,在社區(qū)引導下,,他去年10月承包11個大棚種菠菜,,實現(xiàn)在家門口有活干。
進城容易,,扎根難,?!白铍y的還是就業(yè),。”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表示,,要通過創(chuàng)業(yè),、務工和發(fā)展產業(yè),改善搬遷民眾的生活,。昭通將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周邊建設5318個蔬菜大棚,、3791個食用菌大棚、60萬平方米扶貧車間和45萬平方米配套商業(yè)設施,,提供崗位4.98萬個,,開發(fā)公益性崗位1.18萬個,幫助搬遷群眾“穩(wěn)得住,、能致富”,。
“現(xiàn)在不愁吃穿,要幫大家管好小區(qū),?!卑徇w戶吳兆康主動申請擔任了靖安新區(qū)“樓棟長”。在各搬遷新區(qū),,像吳兆康這樣的樓棟長逾820名,,他們和臨時黨工委(管委會)、黨支部,、社區(qū)干部共同構建起社區(qū)綜合服務體系,。“群眾搬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便民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睏顏喠终f,。
為提升安置點的社會治理能力,云南在安置點共設立基層黨組織1676個、各類組織2480個,,新設派出所15個,、配套警務室647個,實現(xiàn)基層組織和警務力量全覆蓋,;推選樓棟長3716名,、新增調解員1754名……
“富口袋”和“富腦袋”同步走
春節(jié)前,設立在會澤縣搬遷安置區(qū)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格外熱鬧,,“迎新春,、送祝福”的活動吸引了眾多群眾,,搬遷戶王文選也帶著妻子,、孩子來領春聯(lián)和福字。
“搬新家,,過新年,!”搬遷對王文選一家意義特殊。過去,,他們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內,,靠著幾畝玉米、花生生活,。孩子上學很多時候要打著手電去,,遇上雨天更是提心吊膽。
現(xiàn)在,,王文選一家從百公里外的村子搬到了縣城,。經社區(qū)干部介紹,他成了送水工,,妻子被聘為社區(qū)保潔員,,兩人月收入共4000多元。大兒子考上了浙江大學,,二兒子在安置點上中學,,從家走到學校只需10來分鐘。
會澤縣95.7%的面積是山區(qū),,貧困發(fā)生率最高時達47.99%,。縣里在縣城西邊拿出最好的位置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了安置8萬余人的會澤新城——全國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區(qū),。
脫貧攻堅要下繡花功夫,搬遷后的社區(qū)治理更要如此,。搬遷前,,許多貧困群眾沒坐過電梯、沒用過馬桶。為幫助群眾從“村民”變“市民”,,會澤縣在2019年9月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中心里有新思想大講堂、文化小禮堂,、心理咨詢室,、法律服務室、“四點半課堂”等,,深受群眾歡迎,。“僅木城社區(qū)的兒童服務站,,一年就服務5000多人次,。”會澤縣委宣傳部部長潘利華說,。
解矛盾,、排糾紛……會澤新城還活躍著一支“欣城大叔服務隊”,,其成員都是搬遷群眾中的黨員,、鄉(xiāng)賢,服務隊已建檔記錄,、排查,、解決矛盾糾紛200多起,入戶幫扶居民超1萬人次,。
為滿足1.57萬名易地扶貧搬遷學生的就學需求,,會澤縣投資6億多元,在城區(qū)新建和改擴建學校,,會澤新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應俱全,。
富了腦袋,富口袋才能長久,。包括會澤新城在內,,全省的安置點建成幼兒園95個、中小學校60余所,,滿足搬遷家庭學生的就學需求,;建扶貧車間,開展技能培訓,,轉移貧困家庭勞動力,。黃云波說,從廣種薄收轉變?yōu)槎嘣鍪眨徇w群眾“能致富”的基礎愈加夯實,。
“過年后要去省外務工的人,,社區(qū)將提供培訓,每天補助80塊,;去上海等地的,,免費提供火車票……”春節(jié)期間,會澤新城又響起嘹亮的招工喇叭聲,。
![]() |
與傳統(tǒng)的地下錢莊相比,跑分平臺融入了區(qū)塊鏈技術,,以錨定價格的虛擬貨幣作為洗錢通道,,隱蔽性更強,社會危害更大,。
從5年前的巨虧,,到2020年逆勢增長近八成,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點擊文章,,與本報記者一起探尋其中原因……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