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tǒng)計局近日發(fā)布的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情況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上漲的城市有3個,。
雖然環(huán)比增幅繼續(xù)收窄,,部分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huán)比還有所回升,但是,,這是在房貸新政已經出臺一個多月的情況下,。而且,在實際操作中,,還不乏減免購房契稅,、給銀行發(fā)放住房貸款給予財政補貼等地方政府刺激政策的出臺。想象一下,,如果這些政策放在幾年前,,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不得不問,為什么在很多人看來威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房貸新政,,也出現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呢,?
客觀上講,,出現這種現象,與各地存量房過多,、需求難以支撐供應有關,。不然,不會出現二手房價格要略好于一手房的現象,。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購房者的心理越來越健康,、心態(tài)越來越穩(wěn),,購房行為越來越理性了。
過去我們常說,,中國人在購買商品、特別是住房方面,,都有“買漲不買落,、追高不追低”的不健康心理。也就是說,,價格漲得越快,、漲得越高,購買的欲望就越強烈,、購買的行為就越不理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心理顯然已經得到了較大修正,,購房者的心理越來越成熟了,。
其原因就在于,前些年房價的過快上漲以及近兩年房價的持續(xù)下跌,,已經讓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敢再去追高追漲了,,不敢再憑感情用事了。是否買房,,不再過度考慮眼前價格的變化和政策的變動,,而是更加注重對市場走勢的判斷。這也就直接造就了目前政策環(huán)境很好,,但消費者仍然在等待觀望的格局,。
雖然也有專家認為,房貸新政之所以效果不佳,與銀行的態(tài)度不積極,、執(zhí)行不到位有密切關系,。這或許是一個方面的原因,但是,,從總體上講,,還是消費者的態(tài)度所決定的。要知道,,如果消費者購房意愿強烈,,銀行也是會積極配合的。畢竟,,放貸還是銀行的主要賺錢手段,,更何況一些地方還有政策扶持呢。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房貸新政出臺一個多月來,,除了開發(fā)商有一些忽悠行動以及地方政府作了一些并沒有多大效果的配合之外,銀行與購房者的互動并沒有形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價繼續(xù)處于下跌通道。盡管也有專家樂觀地認為,,房貸新政的雨早晚會下下來,,但是,什么時候下,,下多大,,還是需要觀察的。
在日趨成熟的消費者面前,,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有威力和影響力了,。毫無疑問,這樣的消費心理,,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經濟轉型以及對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