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性,、客觀性是智庫立足的基石,,只有具有充分獨立性的智庫,,才能有效突破思想在體制內部的自我循環(huán),。
由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于25日-26日在北京舉行,。
21世紀是中國崛起的世紀,,崛起的中國需要擁有眾多的世界級水平的現(xiàn)代“智庫”,,而獨立性應成為每個智庫追求的共同價值,。
伴隨著全球進入信息,、知識社會,,智庫時代似乎也正在加速到來,。
去年初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fā)布的《2009年全球智庫報告》統(tǒng)計,全球共有6480家智庫,,分布于169個國家,,其中北美洲有1912家(占比30%),歐洲有1750家(占比28%),,亞洲有1183家(占比19%),。
美國擁有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水平最高的智庫,,比如,,蘭德公司、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基金會,、傳統(tǒng)基金會等,智庫的觸角和影響力正超越國界影響到全球經(jīng)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各個角落,。
事實上,,智庫的名字在中國并不陌生。幾千年以來,,從古代的“軍師”,、“謀士”開始,中國并不缺乏官方的“外腦”或是“智囊團”,。
但是,,有公共性質的現(xiàn)代智庫卻是西方的產物。在歐美國家,,智庫是一種存在于政府,、社會、學術界之間作為第三方提供儲備性政策以及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公共智囊團,。
獨立性,、客觀性是智庫立足的基石,只有具有充分獨立性的智庫,,才能有效避免揣摩上意的傾向,,突破思想只在體制內部的自我循環(huán)。美國的布魯金斯能夠成為一個頂級智庫,,關鍵在于它一直堅守三個核心價值: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
高度的獨立性也來源于國外智庫的財政來源獨立,國外智庫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而不是單純依靠政府撥款或是企業(yè)贊助,。
這些給中國的智庫發(fā)展以非常大的啟示。中國目前的各類智庫大部分是官方和半官方的智庫,,過多依附于體制內循環(huán)的智庫發(fā)展模式必須被打破。
要培育真正有獨立性的中國智庫體系,,要讓具有不同背景的各種智庫,,包括半官方和民間的智庫,在一種平等的環(huán)境中共存,,才能提供多元的政策思想,,為決策者提供理性政策的備選方案庫;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基礎來保障資金的多渠道來源,,包括政府研究基金,、民間資本捐助以及社會公益基金等,從而使民間智庫資金來源保持相對穩(wěn)定和多元化,;同時還要建立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尤其要建立政策分析市場 。
公共政策體系可能是下一步中國改革的重點,。未來政府需要加大對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公共治理的咨詢與采購制度,,讓智庫在推動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