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中國證券報認為,雖然出現單季貿易逆差有暫時性因素,,但從中長期來看,,國際收支趨于平衡有助于緩解國內通脹壓力,增加價格型和數量型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梢灶A期,國際收支狀況尤其是經常項目收支將成為影響宏觀政策調控的重要變量,。如果未來出現持續(xù)的貿易逆差或順差大幅減少,,可能預示貨幣政策收縮最緊時期接近尾聲。 一季度出現貿易逆差有季節(jié)性因素使然,。由于我國制造企業(yè)為確保春節(jié)后的訂單能按時交貨,,會趕在春節(jié)假期前生產及交付。同時,,中東局勢緊張和日本大地震又導致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國初級產品進口量價齊升,進口明顯快于出口,,導致逆差出現,。可以預期,,一季度數據將奠定全年貿易順差收窄的格局,,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繼續(xù)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國際收支狀況將得到改善,。 從貨幣管理來看,,管好流動性總閘門是關鍵。而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將有利于緩解通脹壓力,,增加貨幣政策運用的空間。 當前我國通脹壓力持續(xù)增大,,貨幣投放過多造成流動性較多,,而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誘因來自于持續(xù)不斷的巨額資本流入,尤其是過大的經常項目順差致使央行被迫在市場上購匯并大量投放基礎貨幣,。據測算,,迄今為止我國外匯占款已超過20萬億元,,是基礎貨幣投放的1.2倍。央行只能對沖其中一部分,,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很容易引發(fā)通脹。央行對沖政策發(fā)揮作用的空間也越來越窄,,比如,,提高利率在抑制通脹同時,也會吸引“熱錢”流入,。 如果今年經常賬戶順差收窄,,外匯占款繼續(xù)大幅增長的可能性降低,這將意味著外部不平衡導致的流動性過剩在源頭上將有所遏制,,通脹壓力得到緩解,。(下轉A02版) (上接A01版)未來如果出現持續(xù)的貿易逆差或順差大幅減少,,也可能預示貨幣政策最緊時期接近尾聲,。 從匯率政策看,國際收支趨向平衡有助于增加人民幣彈性,,減緩人民幣單邊升值帶來的資本流入壓力,,減小短期資本對國內通脹水平的助推作用。 近期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雖然人民幣升值有助于降低進口產品的人民幣價格,,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但押注人民幣升值預期,、并進行套利的跨境資本流入規(guī)模也在持續(xù)增加,。短期資本流入反過來又加劇了國內資產價格波動,推高了通脹水平,�,;獯胧┲痪褪亲屓嗣駧艆R率充分波動起來,,增加跨境資本的套利成本,。 從這層意義上說,經常項目逆差為匯率波動提供了契機,。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傾向于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傾向于下降,。經常項目逆差能部分打消人民幣升值的外部預期,減緩資本凈流入速度,,貨幣當局可以更多地從國內經濟出發(fā)來運用匯率政策化解風險,,匯率政策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將有望增強,。 一季度貿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源自內需強勁導致進口需求的持續(xù)旺盛,這也符合宏觀政策“擴內需,、調結構”的預期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60%,,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對我國物價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全球原油和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我國在海外的采購計劃也都進一步推動了進口名義增速的上行,。而單純擴大進口,,會導致國際大宗商品需求攀升,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通脹輸入國內的價格機制,。 中國證券報認為,,中國長達十年的國際收支失衡既是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跨國外包、供應鏈重組加速以及國內資源稟賦競爭優(yōu)勢的反映,,也與出口導向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的各項體制結構有關,。因此,國際收支平衡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國際收支平衡不只關乎對外貿易,,還要兼顧經濟增長和結構改善,財政體制,、收入分配體制,、貿易體制、價格體制,、匯率體制都須做出相應改革,,通過調控經濟增長速度,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實現內外經濟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