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可謂禍不單行。本已疲軟多年,剛剛蹣跚走過國際金融危機,,卻又遭受地震,、海嘯、核事故的三重打擊,。 此次地震造成的損失尚無精確統(tǒng)計,,核電站事故仍在緊急應對,日本政府暫時無暇制定詳盡的重建計劃,,因此,,全面研判地震的經濟影響為時過早。然而,,著眼全球經濟周期,,分析震前日本經濟運行情況和結構問題,并參照歷史經驗,,可得出基本結論:此次地震會令日本經濟在未來數年更加步履艱難,,對國際經濟也會造成短期沖擊,但是,,它不會改變全球經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逐漸復蘇的大趨勢。 短期來看,,日本地震造成的經濟影響不可輕視。地震造成生命,、財產損失,,金融市場上悲觀情緒快速蔓延,日經指數劇烈波動,。日元匯率快速上漲,,對已顯脆弱的日本出口部門可謂雪上加霜。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日本經濟走向將對國際油價產生重要影響,。核電在日本能源結構中占比較大,未來數月,,日本被迫采用傳統(tǒng)能源作為替代,,且下半年重建工作需求會逐漸增大,這些因素均將推高原油價格,。此外,,此次地震造成部分生產鏈、貿易鏈中斷,,對相關國家的經濟和就業(yè)也將產生一定影響,。 震后,日本政府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流動性注入和資產購買計劃,。日本央行連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截至3月17日,,總規(guī)模已達51.8萬億日元,。 不過,注入流動性只是穩(wěn)定金融市場的應急措施,,對刺激經濟并無直接作用,。接近零的利率水平意味著日本央行在利率政策上并無操作空間。但是央行購買金融資產而放出基礎貨幣,,屬于刺激性貨幣政策措施,,當然也有金融穩(wěn)定的作用。今后,,資產收購可能進一步加碼,,以體現貨幣和財政擴張相配合的政策意圖。此舉也引發(fā)了“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擔憂,。然而,,災后重建需要巨額資金,日本政府別無選擇,。 那么,,日本財政赤字和高額債務會否引發(fā)危機呢?目前看,,引發(fā)危機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政府債務大多是內債,只要央行配合,,國內債權人對政府存有信心,,債務就可以一直滾動下去;而且,,企業(yè)和居民擁有大量資產特別是海外資產,,整個國家并無破產之憂。震后資本回流,,日元走強,,也表明日元信用依然沒有問題。 本次地震波及的地區(qū)在日本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較小,,不過,,經濟損失有可能超過阪神大地震。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廠福島核電站關閉并出現核泄漏,,鄰近區(qū)域的工廠也受到影響,,汽車、光學儀器、芯片,、電子產品和部分鋼鐵企業(yè)生產將受到影響,。 短期內,日本的高端制造業(yè)出口將遭受打擊,,包括機械和交通運輸產品在內的出口產品生產受到影響,,這將波及亞洲國家相關產品的進口。 對亞洲國家來說,,日本地震的短期影響尤為直接,,可能持續(xù)數月。因此,,亞洲國家可能被迫暫緩貨幣緊縮政策進程,。盡管未來通脹仍隨時可能反彈,但是,,對本國經常賬戶的監(jiān)測和評估將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日本經濟增速放緩,如果商品價格也暫時企穩(wěn),,通脹壓力暫顯平緩,,亞洲各國貨幣當局可能選擇暫時觀望。 不過,,災后重建將創(chuàng)造巨大需求,,從而支撐日本GDP。市場估計,,財政刺激計劃或達10萬億日元,。日本本土的進口需求在下半年將躍升,亞洲經濟體的出口也將強勁反彈,。短期內日元的強勢和日本出口銳減,也將幫助那些擁有高端制造業(yè)的亞洲國家獲得更強的出口競爭力,。 中日一衣帶水,,關系密切而微妙。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日本在華投資的加工貿易企業(yè)將首當其沖,,原料或關鍵零部件采購依賴日本的企業(yè)也將遭受直接影響。不過,,“任何影響都是暫時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語)不容忽視的是,,此次日本核事故對中國的能源政策將形成持久影響,,3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已透露明確信息。 歷史表明,,災害的經濟影響傾向于被高估,。如果不與經濟下行周期相疊加,不與結構性矛盾爆發(fā)相激蕩,,災害將只是一個事件,。但愿此次日本強震不是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