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揚子晚報》報道,4月5日是清明小長假最后一天,,大量返城車輛涌上高速公路,,在收費站前都排起了長隊。但有眾多車主反映,,江蘇省不少高速公路的收費站根本不拿法規(guī)當回事,,排隊排了幾公里照收費不誤。
其實,,早在2007年修訂的《江蘇省高速公路條例》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高速公路收費站前排隊超過200米應免費放行,,但車主普遍遇到的是,以“沒有接到上級通知”作為收費最“正當”的理由,。如果有車主拍了照,,收費站往往放下身段“好商量”,施行私下里免費放行的“待遇”,。
高速公路亂收費已經(jīng)廣為詬病,,如四舍五入,、逢二進五、逢七進十等離奇手法,,精算法,、裝呆法、預收法等收費攻略,。當然,,像遇到清明節(jié)這種難得的收費“黃金期”,視法規(guī)如糞土,、視車輛為金錢的一貫的做派更是暴露無遺,。而他們之所以敢于頻頻挑釁公眾底線,根源就在于監(jiān)管的缺失,。
在各地高速路興起之初,,交通部門就成立了一些國有公司來運營高速公路,收費價格的制定,、收費過程的監(jiān)督往往由設立這些公司的相關部門負責,。這樣的“老子監(jiān)管兒子”,或者說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監(jiān)管,,本身缺乏公正,、透明、科學,、合理,,其結(jié)果就是百姓遭殃,企業(yè)和利益部門得利,。
高速公路本身帶有公益性,,且公路收費關系民生,因此,,改變當前的不合理現(xiàn)狀迫在眉睫,。但與此相背離的是,既得利益使得相關部門對改革久拖不決,,在媒體和公眾口誅筆伐的“河南農(nóng)民天價高速公路收費案”和近來頻發(fā)的高速公路天價拖車費用之爭后,,情況沒有絲毫變化。其中暴露出的,,是政企不分的機制弊端,、漠視群眾利益的思維模式、形形色色的利益保護和有法不依的尷尬事實,。
高速公路收費可以“商量著來”,本身就是一個讓人無語的黑色幽默,,背后折射的問題不容忽視,。從當前來說,應建立更高級別政府部門主導的監(jiān)管機制,客觀公正地考量個案,,完善制度,;從長遠來說,需要引入民間資本進入運輸領域,,打破“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從根本上消除弊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