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中國人大網(wǎng)上公布了《社會公眾對車船稅法(草案)的意見》,。在本次征求意見過程中,,中國人大網(wǎng)收到22832位網(wǎng)民提出的97295條意見,,其中要求對草案進行修改,、降低稅負的53137條,,占54.61%,反對制定車船稅法的8379條,,占8.61%,。(《新京報》12月15日)
作為一名始終關注車船稅改革的私家車主,通過閱讀上述“意見”全文,,我甚為感慨乃至感動,。這份“意見”全面反映了人們對于車船稅法草案的意見和建議,比如車船稅的性質,、作用,、稅負、計征方式等,。人們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和建議并不奇怪,,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意見和建議被全面、細致地公布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份“意見”通篇都是人們對于車船稅法草案的質疑和批評,其中不乏激烈言辭,,比如“草案有借節(jié)能減排之名,,搭立法便車提稅,加重車主負擔之嫌”,,“立法目的不明確,,邏輯關系不清晰”,“國家不要大幅度提高稅負,,老想從百姓兜里掏錢,,為地方政府創(chuàng)收”等等。
為什么難能可貴,?因為我們見過太多的征求社會意見,,過程轟轟烈烈,結果卻令人失望,,公眾以極大熱情去提意見,、提建議,,但有關方面公布的征求意見結果,卻往往只有幾句含糊不清的概括,,外加幾個令人生疑的數(shù)字,。比如,去年漢字整形方案征求社會意見時,,與輿論一邊倒的質疑和嘲笑形成鮮明對比,,有關方面竟然稱67%的公眾支持此方案;再比如,,今年階梯電價征求社會意見后,,有關方面避而不談人們對于“只有漲價沒有降價”的質疑,而是大談61%的群眾支持階梯電價改革方向,。在某種程度上,,很多所謂征求社會意見已經(jīng)淪為走過場甚至作秀,是沖著肯定和贊賞去的,,而不是真正沖著意見去的,。如此,真正的意見被丟進廢紙簍,,激烈的批評更是不便公開,,最后出臺的相關政策自然沒有多少民意含量,而公眾對于征求社會意見的熱情,,就在一次次“提了白提”中被一點點消磨掉,。
征求社會意見的程序有了,但還缺少相應的規(guī)矩,,或者規(guī)矩被虛置,,所以,期望此次車船稅改革能為“征求社會意見”樹立一個標桿,。實際上,,這個標桿正在樹立:無論是增加稅種還是對既有稅種進行改革,都是國家大事,,涉及民眾切身利益,,所以稅收必須“法定”,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而不應繼續(xù)代之以國務院“暫行條例”,。此次車船稅改革,漏洞百出,、被塞進太多“私貨”的稅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那里遇阻,遭到眾多委員的炮轟,充分證明了“稅收法定”對于保證稅法公正,、維護民眾權益是多么重要,。
而更關鍵一環(huán)在于,車船稅法草案要充分吸納公眾意見,。相比公布意見,,吸納公眾意見顯然更加重要。從相關數(shù)據(jù)來看,,8.61%的意見反對制定車船稅法,,其真正意圖恐怕也是反對搭立法便車提稅,加上54.61%的意見要求修改草案,,要求降低稅負的意見超過六成,,而剩下的36.77%的贊成意見,也僅僅是贊成“將行政法規(guī)上升為法律”,,而非贊成該草案�,?梢�,,這個沒有民意含量的車船稅草案已經(jīng)觸犯了“眾怒”。民怨不可忽視,,民意不可違背,,車船稅法草案若能充分吸收公眾意見,則不僅為“稅收法定”贏得了聲譽,,而且為以后各級各類征求社會意見樹立了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