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將在年內(nèi)下發(fā)文件,規(guī)范中央企業(yè)境外投資行為,,避免央企間的惡性競爭,,防范投資風險。這一負責人稱,,“央企間境外投資的惡性競爭近年來屢屢發(fā)生,。已經(jīng)有好幾個項目,本來可以花5000萬~6000萬美元收購的項目,,由于央企之間的相互抬價,、惡性競爭,結(jié)果花了1億多美元,。(《國際金融報》10月19日報道) 同為央企,,其實并不意味著就無需競爭。在境外市場上狹路相逢,,假如僅僅因為是同門兄弟,,便放棄市場競爭的原則,恐怕也有違市場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看,,央企在境外相互競爭,其實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F(xiàn)實中,同為國內(nèi)企業(yè),,華為,、中興在國外市場同樣競爭相當激烈,甚至也常常相互叫價,,但競爭并沒有兩敗俱傷,,反而讓雙方都更有競爭力和戰(zhàn)斗力了。 然而,,本來可以花5000萬~6000萬美元收購的項目,,卻因為央企之間的相互抬價而被叫到了1億多美元。央企們?nèi)绱素敶髿獯�,,難怪國際市場上流傳著“中國人買啥啥貴”的說法,,而只要央企成為某國際資源的買家,也往往會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漲價潮了,�,;蛟S有人會說,既然接受競爭,,當然不能反對人家叫價,,只要央企承擔得起相應的成本,,認為有利可圖,被叫價到1億美元未必就不是劃算的買賣,。但是,,央企們之所以在境外市場財大氣粗到可以把5000萬美元的項目哄抬到1億美元,與其說是市場競爭的產(chǎn)物,,毋寧說是因為“不是自己的錢,,花著不心疼”。 基于上述視點,,央企境外內(nèi)訌抬價,,其實無關(guān)市場競爭,因出資人缺位所導致的“暴發(fā)戶”與“敗家子”心態(tài),,倒是暴露無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