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边@是唐代劉禹錫《賞牡丹》詩中的名句,,我想以此來形容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的“老舍、胡絜青藏畫展”所取得的成功,。
展覽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文人雅興”,,第二部分“夫子千秋”,第三部分“積萃藏珍”,。整個展覽共展出作品二百多件,,“真”“精”“奇”“特”俱備,,是羊年春節(jié)京城為廣大觀眾免費提供的文化饕餮盛宴和精神大餐,不僅能直接觀賞到中國書畫大家的高超技藝,,享受書畫藝術(shù)的豐富美感,,還讓我們在無限愉悅中感受到老舍,、胡絜青及其朋友們卓越的藝術(shù)智慧,、高尚的情懷,以及為作品賦予的深刻寓意和縝密思想,。展覽期間,,我曾前后三次前往,細細觀賞,,每次都有新的感觸,,體會頗深。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動人的故事,,每一張照片都有歷史的印跡,。有言志,有抒情,、有贊譽,、有批評、有愛情,、有友情,、有民族氣節(jié)、有愛國情操……觀覽其中,,思緒波瀾起伏,,時而如大河奔流,時而如驚雷閃電,,時而如春風拂面,,時而如朝霞滿天,讓觀者深深被整個展覽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所震撼,!我們不妨選取幾件作品體驗一下。
梅花和菊花一樣,,都是胡絜青常畫的題材,,主要取梅花不畏嚴寒、傲雪凌霜,、高潔冷艷,、“不要人夸好顏色,留得清氣滿乾坤”之意,�,!吨烀穲D》由朱砂繪就,,枝繁葉茂,既見遒勁,,亦顯艷美,。滿幅紅色洋溢著熱烈與蓬勃。加上老舍先生兩次書法題跋“夫子風流愛赤梅,,月明不待美人來,。晴霞紅日花如海,枝是珊瑚硃是苔”,、“因憶蜀中朱砂梅立春前放蕊香艷無敵與素心臘梅予所最喜”,,更使畫作增彩。老舍系當代文學巨匠,,胡絜青是丹青妙手,。此幅書畫同現(xiàn),珠聯(lián)璧合,,充分表達出老舍,、胡絜青共同的情趣、相愛相知的感情,,以及對過去美好生活的記憶,、對光明未來的憧憬。這是一幅展示給世人的愛情抒懷,,晴霞,、紅日、珊瑚,、美人,,火一般的熱情,梅一般的香艷,,不能不讓觀者受到強烈感染,。
《楷書陸游詩成扇》未屬年款。在小小的扇面上,,老舍書錄了一首七絕:“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得當,,鐵畫銀鉤,,字字珠璣。此詩即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六十八歲時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時,,金人南侵,,宋朝已丟失大半江山,僅存南朝一隅,。陸游因?qū)覍覉猿挚箶扯涣T官回鄉(xiāng),。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風雨大作之際,,還想著要為國家奔赴邊疆,,馳騁作戰(zhàn)。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很明顯,,老舍在這里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借古喻今,,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抗外寇,、思戰(zhàn)斗的愛國激情,。從書法風格和所錄內(nèi)容看,似應(yīng)作于抗戰(zhàn)期間,,明顯是一幅言志之作,。老舍的愛國熱情和抗爭精神正同陸游相似。1944年4月15日,,重慶舉辦“文協(xié)”成立60周年與老舍創(chuàng)作20周年紀念活動,。郭沫若曾專文祝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生活二十年:“二十年文章入冠,我們獻給你一頂月桂之冠,。槍桿的戰(zhàn)爭行將結(jié)束,,掃除法西斯細菌須賴筆桿。敬祝你努力加餐,,凈化人寰,。”陸游詩正是老舍先生以筆作刀,,為國家為民族戰(zhàn)斗不息的自我寫照,。
老舍、胡絜青藏畫中近現(xiàn)代書畫部分可謂蔚為壯觀: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林風眠、吳作人,、黃胄等近當代藝術(shù)大家應(yīng)有盡有,。其中,,尤以齊白石畫的收藏最為精彩。齊白石是世界最知名也是最多產(chǎn)的畫家,,存世作品三萬多件,,有人統(tǒng)計現(xiàn)在社會流行齊白石的書畫近百萬件,可知絕大部分為仿品,。而老舍,、胡絜青收藏齊白石真跡竟達百幅之多,而且件件精美,,涵蓋了其早,、中、晚年各種題材,,若按時間排序簡直就是齊白石書畫創(chuàng)作史的一個縮影,。因而一些當代知名書畫家參觀后不由得發(fā)出感嘆:“過去看過那么多齊白石,今天看到的才是真正的齊白石,!”
《紅衣牛背雨絲絲》在齊白石作品中是比較獨特的一件,,雖然尺幅很大,但用筆簡潔,,構(gòu)圖奇特,。畫的左下角繪一紅衣牧童仰臥于行進中的牛背之上,目光順著手中所牽一條細細長線延伸,,一直望到畫面右上角一只飛鳥狀的小風箏,。此外別無他物,干干凈凈,,空空蕩蕩,。畫右側(cè)邊際有齊白石豎題,使整幅畫面更加均衡和諧:“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緣在少時,。今日相逢才曉得,紅衣牛背雨絲絲,。老舍仁弟,、絜青女弟同正
壬辰夏四月
九十二歲白石老人畫于京華城西鐵屋�,!奔氂^此畫,,形神兼?zhèn)洌⒁鉄o窮,。題詩則起到畫龍點睛之妙,。牛背上的牧童正是白石老人自己。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曾是一個放牛娃,�,?罩酗L箏狀如鷹燕之類,正展翅高翔,,遨游蒼穹,。牧童眼望長空,怡然自得,。英雄名士誰先知,?少年有志鴻鵠時!這正是齊白石老人的自畫像,。詩言志,,畫亦言志,英雄不問出處,,由一個放牛娃成為一位享譽世界的人民藝術(shù)家,,其成也在志!既觀照自己,,又激勵他人,,奇畫也!
傅抱石是當代書畫大家,,對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作品也在藝術(shù)市場中受到熱烈追捧,,是迄今為止近當代單件作品成交價過億的六位書畫家之一(其他五位是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張大千,、黃胄)。由于他享壽較短,,對自己作品要求嚴格,,所以真跡存世較少,不及齊白石十分之一,。此次展覽有傅抱石真跡六幅之多,,彌足珍貴。此幅《桐蔭圖》最具故事性,,由傅抱石自題裱邊可知,,他抗戰(zhàn)期住在重慶西郊金剛坡下,朋友們常來家中晤談,、賞畫,、雅集。所居老屋隱在高高的梧桐樹中,,七年間曾以此屋此樹為題多次作畫,,有時名“桐蔭圖”,,有時名“濃蔭圖”,而此幅是他最得意之作,,并在題跋中自稱為“法藏”,。1953年秋,傅抱石去北京受到老舍款待時,,老舍還問及此畫是否還在,,并請求再作一幅同樣題材之畫。見他對此畫如此鐘愛,,傅抱石決定割愛相贈,。眾所周知,傅抱石嗜酒如命,,對其滿意的作品大多加蓋“往往醉后”印章,,此幅即鈐有此印。隨身十年的珍藏竟一夕慷慨解囊相贈,,足見與老舍,、胡絜青的友情之深!此畫構(gòu)圖飽滿,,用筆沉穩(wěn),,濃墨淡色,自然流暢,,意境雄渾深幽,。所繪梧桐等樹木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用擬古之法繪老屋內(nèi)高朋觀畫,,庭前屋后,有人談天,,有人撫琴,,樹間小路尚有賓朋正徐行而來。畫中想必也有老舍的身影吧,。正是“家有梧桐樹,,必招鳳凰來”。一派古風新作,,滿篇懷舊之情,,佳作也!
關(guān)山月為當代嶺南畫派代表人物,,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之際,,與傅抱石共同完成名畫《江山如此多嬌》,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二樓大廳。他素以畫梅著稱,,所繪墨梅多表達玉潔冰清,、剛?cè)岵睦渚溃鶎懠t梅多表達絢麗多彩的清香,、火熱繁華的喜慶,。此幅《鐵骨幽香沁大千》,由題款可知是1999年春專為紀念老舍百歲誕辰而作,,別有一番情趣,。老梅橫斜,遒勁挺拔,,根深枝壯,,堅韌無比。梅花簡而不繁,,艷而不俗,,凸顯出老梅歷經(jīng)苦難與磨礪后“鐵骨傲冰雪,幽香透國魂”的豪邁氣魄,。其骨非凡骨,,乃錚錚鐵骨;其香非凡香,,乃深邃久遠,、能沁潤大千世界之幽香。書畫家以此表達對胡絜青和老舍的敬仰與懷念,,也正是對老舍,、胡絜青傲骨雄姿、寧折不屈,、蓬勃向上的人格精神的圖繪。
鴛鴦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忠貞愛情的象征,,代表著男女伴侶美滿和諧、幸�,?鞓�,。白石老人偶爾會畫此題材,但必有所指,。此幅《鴛鴦》圖殘缺,,深意已不可知。兩只鴛鴦造型夸張,,色彩艷麗,,游水而動,栩栩如生,著實令人羨慕,!
《荷花翠鳥》扇面雖小,,但應(yīng)是胡絜青先生的精品。荷花,、花蕾,、荷葉占滿了扇面,荷桿上還停著一只翠鳥,,正回首張望,,與花、葉呼應(yīng),。水下三條小魚,,搖頭擺尾,活靈活現(xiàn),。整幅畫動靜結(jié)合,,兼工帶寫,足見其深厚功力和鮮明風格,。這兩幅小畫更珍貴之處在于它們原本殘缺,、無款,是因為舒乙先生的修補,、題字,,才使我們今日能藝海拾珍,一睹佳容,。舒乙先生的書法既對原作來龍去脈作了說明,,作了佐證,避免原作再遭損毀和遺失,,也是錦上添花,,使之書畫合璧,拓展了我們對作品欣賞的廣度和深度,。
我讀過老舍先生的許多作品,,并藏有老舍書稿及相關(guān)資料,但因與老舍先生隔代,,從未謀面,,是為憾事。我與長壽老人胡絜青則有緣相識,,后來又幸會舒乙先生,,并且獲得過胡絜青先生題贈繪畫和書法作品。舒乙先生也曾賜字贈書,。此次老舍,、胡絜青畫展中一些年輕的書畫家也有不少是我的朋友,,我也收藏有他們的作品。我的收藏觀念和情趣與老舍,、胡絜青有諸多相似之處,,觀此展覽,倍感親切,。睹物思人,,如同與親人相聚,與朋友會話,,常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知。其實接觸過老舍,、胡絜青夫婦的人都有同感,,黃胄夫人鄭聞慧先生就對我講,她曾在北京與老舍,、胡絜青比鄰,,當時這夫婦二人已經(jīng)“名滿天下”,而她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記者,,卻可以隨便出入老舍家,,受益良多。直到現(xiàn)在談起,,仍讓她唏噓不已,,無限感念。此次展覽中,,就有黃胄贈送胡絜青的《教子圖》,。
這次展覽還讓我有機會讀到老舍先生關(guān)于書畫藝術(shù)的一些文章,更在書畫作品之外直指心靈,,發(fā)人深思,。1944年1月,老舍曾寫過一篇《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的文章,,發(fā)表在當時的《時事新報》上,,既為了回擊當時他們有一箱子齊白石畫的謠傳,也為了譏諷那些借戰(zhàn)爭發(fā)國難財?shù)娜�,。他在文中寫到:“若真有那一箱子畫該怎么辦呢?一是辦個展覽給老畫家做宣傳,,讓大家飽眼�,!硗鈽藘r出售,收款以后,,贈給文藝界,、戲劇界,、美術(shù)界、音樂界的抗敵協(xié)會,,剩余全部交給文藝獎助金委員會,,用心救助貧苦的文人,可是叫我上哪里找那一箱子畫呢,?”從此次展覽中可以看到,,老舍、胡絜青后來真的有了一箱子齊白石的畫,,與當年他們只有兩張齊白石的畫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那么如今這些畫怎么樣了?他們的繼承者舒乙先生和其姐妹們用行動繼承了老舍,、胡絜青遺風,,不但沒把這些畫作為私產(chǎn)藏之密室,而且正像老舍當年說的那樣:多次舉辦展覽,,此次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出版畫冊,廣泛宣傳,;還把一些價值連城的精品捐給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shù)館。老舍紀念館也免費向社會開放,,讓齊白石,、老舍、胡絜青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惠及普通民眾,。這無疑是文人最高尚的情懷、最偉大的精神品格,。
老舍和胡絜青先生的收藏,,正如舒乙先生所說,完全是以興趣為出發(fā)點,,不受世俗影響,,不求貴重,幾乎完全是一種文化上的認可,,是一種對藝術(shù)的偏愛,,是藝術(shù)上的唯美主義。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收藏才與眾不同,,才能不受名利干擾,不急不躁,,不俗不亂,,以情義道德為基本準則,,以真、善,、美為衡量標準,,最終使其珍藏精品薈萃,另成奇境,,更顯高雅,,更加高貴,更加具有人文價值,�,!熬凼且粓F火,散是滿天星”,。正是:別樣收藏別樣情,,老舍絜青鑄丹青。文章妙筆琴瑟曲,,鴻儒名士留真容,。無意富貴只為愛,方為藏界樹新風,。培根固本傳文化,,富民強邦大道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