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美的銀行理財產品霎時成了眾矢之的,。
昨日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香港表示,,盡管作為衡量廣義流動性重要指標的M2增速已明顯下滑,但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金融創(chuàng)新,,導致金融機構的存款結構發(fā)生變化,,為判斷當前的流動性帶來不確定性。
實際上,,中金早在今年6月13日的研究報告中便指出銀行理財產品對流動性判斷的影響,。其中指出,2009年下半年以來,,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金融創(chuàng)新發(fā)展迅速,,雖然央行今年1月份叫停了純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fā)售,但債券類和股權類的理財產品發(fā)行量仍然屢創(chuàng)新高,。
無獨有偶,。監(jiān)管層近日因理財產品點名批評個別中小銀行的消息也見諸報端。據稱,,個別中小銀行通過發(fā)行高利率理財產品吸收存款,,以繞過貸存比考核的不規(guī)范行為受到指責,被要求限期整改,。
僅從披露了募集金額的信托類產品發(fā)售來看,,5月發(fā)售已近4000億元,再粗略計入非信托和未披露募集金額的理財產品,,中金估計今年5月理財產品的發(fā)售額已近萬億元,。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統(tǒng)計稱,截至6月上旬,,銀行理財產品總額已達7萬億元,。今年以來銀行發(fā)行理財產品有6000多只,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量,,年化收益率已不斷提升,,最高收益率甚至達到了7%。
中金報告指出,,理財產品的大量發(fā)售導致居民存款下降,。居民存款購買了理財產品,而理財產品大多數是融資票據,、金融債券和各種企業(yè)債券,,因此最終居民存款轉化成了企業(yè)存款和同業(yè)存款,其中同業(yè)存款并不計入M2,,導致M2廣義流動性低估,。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及研究部主管楊青麗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將原本在“表內”的存款轉到“表外”,增加了貨幣供應,,對貨幣緊縮是一種對沖,。
彭文生昨天在香港的記者會上指出,,盡管5月末M2的增速已收窄至15.1%,,但這些沒有包括在M2內的銀行理財業(yè)務,到期日有的僅幾天,,有的幾周,,最長也才2~3個月,流動性很高,,實際上是廣義流動性資產的一部分,,這也意味著M2增速的大幅下滑沒有正確反映實際情況,也導致社會融資增長總量并不清晰,。
中金首席策略師黃海洲還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影響了股市�,!袄碡敭a品高收益率,、非保值的特征,反映它更多是用于滿足企業(yè)短期融資的需求,,股市面臨了一定的資金擠出效應,。”他說,。
沈建光則認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在這輪銀行理財產品的追捧中,將承受最大的風險,。他撰文指出:“在這場以理財產品為"道具"的存款爭奪戰(zhàn)中,,以股份制銀行為主的中小銀行攻勢最為猛烈……中小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普遍高于大銀行。一旦貸款企業(yè)還款能力出現問題,,中小銀行將是這場"危機"的首個波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