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善,,甚至會愈加凸顯。因此,,此類短期限的高收益理財產品作為有效攬存的方式仍將在市場盛行,。”
用“哀鴻遍野”來形容當前基金絕不過分,。今年以來,,基金最高收益僅3%,基民透心涼,。反之,,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甚至高達8%的收益率,讓不少基民轉而投向銀行的懷抱,。在金融產品市場,,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兩個不同類型產品,由于宏觀經濟漩渦的引力,,讓兩者站在同一戰(zhàn)場對決,,而這場對決的裁判是投資者。
銀行熱 基金傷
7天年化收益率7%,、14天年化收益率6.5%,、1個月年化收益率6%、3個月年化收益率5.8%……投資期限越短,、回報率越高的產品充斥著銀行理財市場,。各家銀行在此類理財產品的掩護下募集了大量資金。據(jù)統(tǒng)計,,僅今年前5個月,,銀行發(fā)行了超過7000款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規(guī)模超過5萬億元,。
日前,,《國際金融報》記者實地走訪某國有大型銀行時發(fā)現(xiàn),銀行工作人員首先會問排隊的客戶大致來辦理什么業(yè)務,,然后就會游說他們購買銀行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
當天,排在記者前面的是一位40歲左右的女性投資者,,她打算贖回總額為44萬元的基金產品,。于是,,工作人員開始游說該投資者把贖回的錢購買理財產品,表示只要投資金額超過50萬元,,1個月期的產品年化收益率最低達4%,,最高能達7%。
“那這類產品有沒有風險,?”該投資者問,。“我們銀行自己的員工都在買,,你想想會不會有問題呢,?”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勸說下,該投資者在贖回原本投資基金的44萬元之后,,再另外取了6萬,,購買了銀行推銷的理財產品。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基金今年來的表現(xiàn)黯淡無光,。W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6月23日,,市場上表現(xiàn)最好的股票型基金為鵬華價值基金,,收益率僅為3.098%。幾百只股票型基金超過正收益的僅有4只,,且收益率不高,。167只可統(tǒng)計的混合型基金無一只正收益。155只債券型基金已經算是今年基金中表現(xiàn)搶眼的,。其中取得正收益的債券基金為39只,獲得2%以上收益的基金為4只,,分別為中銀穩(wěn)健增利,、富國匯利、華安穩(wěn)固,、光大保德信收益A,;QDII基金同樣在近期的波動中沒有保住前段時間的“果實”,可統(tǒng)計的27只QDII基金也已經全軍覆沒,,將之前的正收益“一吐而光”,。
銀行賺 基金虧
為何銀行理財產品能在近期如此熱銷,對于投資者而言,,他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上海財經大學現(xiàn)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短、收益率高其實是銀行在進行變相的高息攬存,。為了抑制高企的通脹,,決策層在利用貨幣政策對抗通脹時更多地使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工具,,因此銀行系統(tǒng)承擔了宏觀調控的壓力,造成銀行資金緊張,�,!�
“在資金面緊張之時,進行變相的高息攬存是銀行的慣用手段,。尤其是在存款準備金率有可能繼續(xù)上調,,以及監(jiān)管層對銀行資本監(jiān)管和貸存比監(jiān)管愈趨嚴格的情況下�,!鞭删蚶^而指出,,“同時,當前政府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嚴厲調控以及國內股票市場的表現(xiàn)不佳,,使得大量資金流出樓市和股市,,這也為銀行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此外,,奚君羊認為,“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善,,甚至會愈加凸顯,。因此,此類短期限的高收益理財產品作為有效攬存的方式仍將在市場盛行,�,!�
而對于基金而言,今年的表現(xiàn)羸弱與市場低迷,、基金產品競爭加劇等原因不無關系,。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兩類產品無法進行比較,。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肖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兩類產品本身就不具備可比性,,銀行理財產品更多的是低風險債券產品,,或者是不同期限結構的票據(jù)產品,整體風險程度較低,,其大部分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8%就算是到頂,且大部分理財產品的設計更多地滿足客戶低風險偏好和銀行鎖存和攬存的需求,,有些產品銀行甚至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