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人們將注意力聚焦春拍之時,香港蘇富比春拍卻讓人記住了“私人洽購”這一詞匯,。原來,,那些在拍賣會上流拍的藝術品不僅能在拍賣會后的私人交易中被人“兜底”,還能超出“天價”,。有人就此推測,,今后藝術品私人交易將遠離拍賣會本身而劍走偏鋒,但更多人士認為,,小圈子玩收藏,玩砸了“傷不起”,。
藝術品流拍 私人洽購兜底
根據(jù)香港蘇富比提供的資料顯示,,為期一周的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于4月8日閉幕。估價27億港元的3600余件拍品成功拍出近3400件,,總成交額為34.9億港元,,香港蘇富比歷年最高總成交紀錄再創(chuàng)新高。
而此前關注度較高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總成交12.6億港元,令市場始料未及的是,,此前頗為業(yè)內(nèi)看好的兩件瓷器——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圓膽瓶,、明成化青花“瓜藤紋”官盌,最終以拍賣會后私人洽購的方式成交,,成交價分別為2億港元和9000萬港元,。資料顯示,“錦雞花石”圓膽瓶估價為1.78億港元,,曾被業(yè)內(nèi)稱為“最高估價花瓶”,。
有人牽線 “密談”也能大張旗鼓
所謂拍賣會后的私人洽購,實際上是給流拍藝術品的第二次交易機會,�,;诜N種原因無法在拍賣現(xiàn)場舉牌的買家,會在流拍后的私人洽購中獲得較好的議價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拍賣公司是否扮演第三方中介角色尚不可知,。內(nèi)地《拍賣法》嚴禁拍賣公司私下充當中介的行為,香港地區(qū)拍賣公司目前參照歐美商業(yè)法,,因此比較靈活,。
相關人士對此表示,在業(yè)內(nèi)這是一種比公開拍賣更符合藝術品真實價值的交易方式,,但一切必須在拍賣結(jié)束后,,而且一般不會對外宣布,除非是像“錦雞花石”那樣的超級藝術品,。不過更多人士認為,,所謂私人洽購本身就應秘而不宣,此次將私人洽購成交價公開,,有包裝炒作之嫌,。
而在拍賣公司人士眼中,藝術品流拍后的私人洽購是“很正常,、經(jīng)常有”的情況,,但拍賣公司如果知情,也應為之保密,。某知名拍賣公司高管表示,,如客戶在拍賣會上準備不足,或者由于其他人未舉牌而發(fā)生羊群效應,,事后又希望對流拍藝術品擁有足夠的議價權,,很可能由拍賣公司牽線,促成兩方合作,。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但沒必要到處說,,否則大家都這么干,拍賣成交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組成就要發(fā)生變化了,�,!痹撊耸勘硎尽�
中央財經(jīng)大學研究員,、資深拍賣師季濤對此則表示,,在內(nèi)地,拍賣公司登記過的藝術品必須上拍,,不能私下交易,,否則就超出了其經(jīng)營范圍�,!暗谝�,,我們的政策不允許;第二,,如果私人交易,,拍賣公司將同時承擔畫廊的角色,目前看來內(nèi)地公司沒達到這一水準,�,!奔緷硎尽�
大小通吃 拍企進行傭金保衛(wèi)戰(zhàn)
不過另有市場人士稱,,拍賣公司為買賣雙方牽線的情況在內(nèi)地也并非少數(shù),。原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藝術顧問,,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王鴻勛介紹,,有拍賣公司介入其中的私人洽購主要分兩種狀況。一種是拍賣開始前,,相當于委托人撤拍,,選擇經(jīng)過協(xié)商的買家成交;另一種就是如“錦雞”圖膽瓶這樣,,現(xiàn)場流拍后私人洽購成交,。
由于拍賣公司對于拍品主人的信息是嚴格保密的,而買賣雙方相識的情況又很少出現(xiàn),,所以需要拍賣公司提供牽線搭橋的服務,,這一服務的費用必然比正常傭金要低�,!笆杖≠I賣雙方的拍品傭金是拍賣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大拍賣公司的操作需要具備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這樣,,未來的交易才好操作,,因此打折的力度應該不超過5%。如果協(xié)商的空間太大,,則拍賣公司的信譽度是會受到影響的,。”王鴻勛說,。
據(jù)記者了解,,一些買家之所以選擇私人洽購的形式,與躲避拍賣公司日益上調(diào)的交易傭金有關,。公開資料顯示,,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長期執(zhí)行25%的買家傭金制度,國內(nèi)的藝術品拍賣行業(yè)從1996年開始起步到2007年的12年歷史里,,一直執(zhí)行著買賣雙方各10%的傭金制度,,2007年后各家公司傭金比率均有所上調(diào)。而據(jù)北京東方大學傳統(tǒng)文化學院院長李彥君介紹,,國內(nèi)的藝術品拍賣中,,私人洽購需要交納的手續(xù)費多在7%-10%,“盡管作為中介平臺的拍賣公司能靠掙取傭金來獲得利潤,,但私人洽購為拍賣公司創(chuàng)造的收入仍然是很可觀的,。另外,私人洽購可提高拍賣公司上拍品的最終成交率,,目前大拍賣公司平均的成交率在70%左右,,有洽購進行補充可以提高其成交率”。李彥君稱,。
另有人士介紹,,一般來說,大型拍賣會后都會出現(xiàn)私人洽購,,在拍品返還給委托人之前,,拍賣公司會聯(lián)系賣家,征得賣家對底價的意見,。
小范圍交易 私購潛在風險更大,?
“流拍本是正常現(xiàn)象,,但有的拍賣公司為挽回自己的顏面,,多會建議買賣雙方參與私人洽購�,!敝袊詹丶覅f(xié)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說,。“即便交易真實,,但大量社會游資進入藝術品市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不少投資型買家從眾心理嚴重,,往往市場熱什么就買什么,宣傳熱什么就跟進什么,,完全不考察存世量和藝術價值,。不久前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1.2億元拍出的民國瓷瓶就是最好的例子。拍賣的水分太大,,一條保密條款做擋箭牌讓許多交易的真實性不好判斷,。”姚政說,。他同時表示,,這已經(jīng)使得很多藏家選擇私人交易來實現(xiàn)藝術品收藏,盡管沒有官方數(shù)據(jù)的佐證,,但通過收藏圈的交易事實判斷,,“不通過拍賣公司,而通過私人會所,、俱樂部和沙龍的形式,,尋找懂行,同時又具備收藏知識的藏家進行藝術品交流,、交易已經(jīng)占據(jù)藝術品交易近90%的份額”,。姚政說。
但季濤對此的看法卻恰恰相反,。在其看來,,私下交易圈子小、魚龍混雜,,雖然不排除民間有“高人”,,但始終缺少一個陽光的交易平臺,以及多方面把關,,其安全系數(shù)較低,。“更可怕的,,是那些有資金但不懂行的人被帶到這一私密交易環(huán)境下,,被忽悠的幾率更高�,!睂Υ�,,某拍賣公司人士表示。當然,,這并不是說拍賣市場沒有“大忽悠”,。最近,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天價乾隆瓷瓶拍賣又有了新進展,。這只瓷瓶的英國所有者至今沒有收到中國買家5300萬英鎊(約合5.5億元人民幣)的付款,。該瓷瓶正面臨被重新拍賣的命運,。很多人猜測,未付款的買家多半是后悔自己拍得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