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首都羅馬,,你若是星期天早上留戀溫暖的被窩,,恐怕得錯過這個古都最大“跳蚤市場”的開張時刻,。
經過“真言之口”,沿著臺伯河往南,,嵌在一溜紅色磚墻當中的白色拱門,,便是建于1644年、稱為波爾泰塞城門的地方,,車龍人流會指引你走進去,。周日早晨,羅馬城區(qū)絕大多數地方都還是一派安然清閑的狀態(tài),,但在這里已經是喧鬧忙碌的光景了,。
早上7點不到,在攤主擺貨上架的時候,,便有眾多當地人冒著晨霧來淘第一批貨,。二手衣物在這里很受歡迎,一兩歐元的上衣,、五六歐元的鞋子,,從爺爺奶奶的款式到小孩子衣服,。攤主不緊不慢地做生意,倒是辛苦了內心蠢蠢欲動的買家的眼睛和手腳,。
波爾泰塞城門“跳蚤市場”是羅馬最大的露天市場,,只在每個星期天早上7時至下午2時開放,,各色臨時攤位分布開來,,占了好幾個居民區(qū),跨越十幾條街道,。很少有人能說清這個“跳蚤市場”究竟有多大,,只見肉眼能及的地方,全是白帳篷,、鐵架子搭起來的攤位,,據稱有4000個之多。
在那里購物是一項頗具挑戰(zhàn)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尤其是在9點過后人聲鼎沸的時段,,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要找個讓自己舒服的站姿,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挑選最中意,、性價比高的貨物,,還真不容易。集市上不僅賣二手貨,,也有全新商品,,從服裝鞋子、電子電器,、花鳥魚蟲,、黑膠唱片到飾品、食品,、家用器皿,、盆栽等,應有盡有,。
不會意大利語也沒關系,,總有討價還價的辦法,尤其在波爾泰塞城門“跳蚤市場”的古董區(qū),。古董商販們聚集在市場靠中央的空地上,,這些大多兩鬢斑白的老人家,售賣可能比他們年紀還大的古舊物品,,諸如1835年的書籍,、1928年的意大利報紙、1947年產的電視機,、20世紀初的留聲機,、二戰(zhàn)時期的勛章等等,。
據關于羅馬城的資料記載,“永恒之城”羅馬的這座露天市場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當年這個市場在正值黃金歲月的羅馬帝國極受歡迎,,帶動了當地經濟發(fā)展。后來隨著室內購物場所開始使用,,人們的消費習慣隨之改變,,僅剩下為數不多的露天攤位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但時至當代,,“跳蚤市場”使這里又紅火了起來,。
下午2時,波爾泰塞城門“跳蚤市場”的商販開始陸續(xù)撤離,,但在此流連的市民,、游客依舊很多,也許可以借收市之際淘到更便宜的東西,。
站在這里,,讓人不禁猜想兩千多年前的露天市場是個什么樣子?其中的物品,、人們的衣著等外在的東西也許同今天的已經很不一樣了,,但人們的購物心境和做買賣的態(tài)度應該不會相差太多,物美價廉,、誠實公平自古都是最得人心的,。
如今,逛波爾泰塞城門“跳蚤市場”不單是當地居民喜歡的休閑購物方式,,更是各國游客體驗意大利市井文化的好途徑,,如果能淘得一兩件中意物品,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