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運營層面盈利幾成定局,,實現整體盈利也大有希望,。而世博對上海更大的意義,在于為城市歷史性轉型帶來資源和契機。
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會落幕了,。
“來我們館參觀的人數超出我們的預期”,世博民企館館長孫軍掩飾不住喜悅告訴本報記者,,截至10月28日,,民企館參觀人數已超200萬人次。
200萬這個數字相對于參觀上海世博會的人數只是滄海一粟,,截至10月29日,,世博園區(qū)參觀人士已突破7000萬人次,到世博會結束時有望達到7200萬人次,。
這將使上海世博會成為世界歷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綜合性展覽,。此前,歷史最高記錄是日本大阪世博會的6422萬人次,。
相較大阪世博會,,上海世博會用更小的面積吸引了更多的人,這帶來了巨大門票收益,,加上世博贊助費用,、特許商品銷售收益等超過預期,上海世博會運營層面盈利幾成定局,。
按照上海方面的計劃,,世博運營投入約106億元,而運營收入則包括門票收益,,贊助費用,、特許商品銷售收益等,大體上可以實現運營層面“不賠不賺”,。
對于世博建設和土地拆遷等更大層面的投入帶來的回報,,也即將在未來的日子內體現,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土地將帶來巨額財富,,這將使得世博場館的建設和前期拆遷費用也被沖抵,,世博實現整體盈利也大有希望。
對于上海,,世博或有更大的意義——促進上海城市產業(yè)轉型,。
目前,圍繞后世博的開發(fā)已經開始,。據悉,,上海十二五規(guī)劃已將世博園區(qū)開發(fā)列為重點,“使之成為上海國際化新地標”,共同構成上海沿黃浦江產業(yè)帶,。
“廣交會是戰(zhàn)術性的,,管1年;世博會是戰(zhàn)略性的,,管50年”,,原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的一句話,或許預示著世博會紅利的收獲才剛剛開始,。
世博運營層面確定盈利
上海世博會落幕之際,,賬本的盤點引人關注——這屆世博盈利了么?
本報記者先后咨詢三位世博相關官員,,均表示尚未統(tǒng)計這方面數據,。此前,對于世博是否盈利,,上海方面一直較為低調,,表示目標是“不賠不賺”。
據了解,,世博會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門票,、園區(qū)內餐飲及商品銷售、中外企業(yè)贊助,、世博會特許商品銷售等,。
“這當中,門票收入的利潤將占運營資金的50%以上,;第二部分利潤來自贊助商及全球合作伙伴;第三部分利潤來源于延伸產品銷售利潤,,其總銷售額將達50億元,。”世博會事務協(xié)調局顧問黃耀誠解釋說,。
按照世博局的初步估算,,運營層面將有106億元的收入,而上海世博會運營總投資也是106億元,。
門票收入方面,,假設7200萬人按照7200萬張門票計算(注:有部分是多次票,比全價票要便宜,,另有400多萬張票是上海市政府贈送給市民的,,暫計算在售票范疇內),以每張門票都是全價160元計算(有部分為夜間票,,票價為90元),,最高銷售額約為115.2億元。
此前上海方面也公布3771萬多張票收入50億元,這與7200萬張票收入為115.2億元基本匹配,。
不過,,初步估算的115.2億元門票的收入并不是全部流入政府的錢袋,因為在門票銷售渠道中有眾多代理商等,,需要支付傭金,。
比如,在世博園開園一個月時,,園區(qū)的合同收入已達到50億元,,世博局局長洪浩表示這50億元的合同收入并不全部歸世博園所有,其中約10億元要作為預算銷售成本返還給代理商,。
這可能意味著有20%左右的傭金需要支付,,扣除這部分,世博門票收入約82.16億元,。
本屆世博特許商品銷售超過300億元,。有媒體將該收入納入上海地方政府收入,事實上,,300億收入只有部分歸上海地方,,其余乃經銷商和生產商收入。
此前官方曾預測特許商品銷售額約在200億元,,并將帶來50億元的利潤,,照此推算,300億元或將帶來約75億元的利潤,。
贊助資金收入方面,,諸多國內外知名企業(yè)贊助約為70億元。
世博收入的另一大進項在零售領域,。
世博“中報”顯示,,園區(qū)餐飲營業(yè)額與零售收入均在10億元以上;商業(yè)零售營業(yè)總額約10億元,,合計接近30億元,,若后半期按照同一進度推進,則整個世博期間園區(qū)內收入約60億元,。
據本報了解,,世博方對餐飲等商家提成比例為3%,這意味著這一塊上海方面至少有1.8億元的收入,。
如以上述數據預測計算,,整個世博會市場收入將超過228.96億元,加上還有諸如場館租賃收入等其它進項,,上海世博會在運營層面的盈利幾成定局,。
日益增值的土地等收益將超過世博投入
可是,,如果世博的投入領域包含場館建設、拆遷等支出,,則單靠初步估算的這228.96億元,,還不足以實現盈利。
事實上,,上海市長韓正在今年1月31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就表示,,“世博會的場館建設,經過國家批準,,總投資控制在180億元”,。
幸好,對于上海而言,,后世博時代,,世博園區(qū)板塊更大的收益有望遠遠超過建設所花費的180億元。世博園區(qū)土地在后世博期間的開發(fā)中,,將收益巨大,。
此前,世博園附近黃浦江沿岸E18地塊在9月8日競拍,,起始價達34.1646億元,,起始樓面地價達25113元/平方米。
這就意味著世博園區(qū)5.28平方公里土地,,未來的出讓收入將以百億計,。
“上海就是利用債變成土地儲備,然后將來開發(fā)中間償還,,我們的目標是持平,,不賠不賺�,!鄙虾J形瘯浻嵴�2009年曾表示,,“這個地方是上海市中心的位置,它將來開發(fā)的價值很高,,我說不賠不賺,就是說,,如果掙得多,,賠的可能性很少�,!�
這塊土地賣出數百億高價,,也只是后世博紅利的一小部分,地處上海核心地區(qū)的后世博板塊的綜合開發(fā),,將給上海帶來更高額的財富,。
“借世博的機會,,把盧灣和浦東的南部沿江這兩個發(fā)展薄弱區(qū)域改造升級,因為這是上海市區(qū)內的兩塊短板,�,!鄙虾4髮W教授顧駿說。
據戴德梁行估算,,世博園區(qū)未來寫字樓區(qū)域包括100萬平方米的辦公區(qū)域,、2.5萬平方米的展館面積和配套的商鋪及住宅開發(fā)項目。
世博會的收入還體現在世博的帶動效應上,。
“包括酒店,、交通、通信,、餐飲等在內的13個產業(yè)都能從世博會中直接得益,。”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院長陳信康表示,。
陳信康研究后得出一個結論:預計上海世博會帶來的“增量消費”468.64億元人民幣,。
上海新一輪經濟轉型的起點
而世博給上海帶來的最大契機在于促進城市的轉型。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世博會的收益不是能用其成本投入來衡量的,,它將體現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發(fā)展當中。
“沒有世博會,,這些交通設施也將現代化,,但不會這么密集,上海世博會使上海交通現代化提前20年完成,�,!�
這是上海世博執(zhí)行委員會副主任周漢民的估算。
“世博會符合上海城市經濟轉型這個過程,,對于促進上海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意義重大”,,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10月28日對本報記者評價說。
此前的2008年,,上海GDP增長率為9.7%,,17年來首次跌入個位數。2009年上海GDP增幅8.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是1992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這其中很大程度緣于上海力推從制造業(yè)城市向服務業(yè)城市轉型所帶來的陣痛,。
但上海仍堅持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上海的十二五規(guī)劃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作為核心內容。
世博會的適時到來,,無疑為上海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帶來了寶貴的契機,。俞正聲2009年曾表示,,要借助世博商機,促進上海的產業(yè)結構明顯優(yōu)化,。
漢諾威世博會為德國帶來10萬個工作機會,,日本筑波世博會創(chuàng)造了高達45.7萬個的就業(yè)機會,這些就業(yè)機會大多集中在管理,、經營,、創(chuàng)意、文化娛樂,、會展等現代服務業(yè)領域,。
規(guī)模更大的上海世博會亦帶來了更多的土地、人才,、理念等資源,,
按照規(guī)劃,從浦東機場到虹橋機場的東西走向地帶和黃浦江兩岸地帶,,將作為未來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的主要陣地,。
這當中,世博區(qū)域被定位為“新的高端服務經濟聚集區(qū)”,,將集聚本土跨國企業(yè)總部,、國際知名企業(yè)洲際總部、國際組織機構,,著力提升文化交流,、公共活動、商務會展功能,,使之成為上海國際化新地標,。
世博區(qū)域還被上海十二五規(guī)劃定為浦江兩岸開發(fā)領域的核心地帶之一。
“我組織我們員工去看世博,,世博的好多理念給了我們啟發(fā),,世博給我們規(guī)劃未來發(fā)展提供了很多思路”,顧曉鳴說,。
顧是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目前,臨港新城正致力于建設新型城市,,主打現代服務業(yè),。
而作為世博民企館館長的孫軍的切身感受是,“世博會給這個城市留下了包容,,使她更重視民企的發(fā)展,這也將對經濟轉型產生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