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厲以寧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厲以寧作為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的重要親歷者與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革理論的提出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擁有深刻的見解,。他那些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改革的演講和論文成為對歷史轉折處最生動直觀的描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國經濟改革發(fā)展之路》(英文版,、漢英雙語版),,系厲以寧精選其在1980年至1998年間發(fā)表的有關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主題的16篇學術論文,,論文集讓人充分體會到厲以寧當年對中國改革的深刻洞見,以及他在當時國情下對經濟學基本原理工具的熟稔使用,。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市場經濟改革成為眾多計劃經濟國家的主題,但是世界上針對改革的指導思想卻存在多種不同的聲音�,!笆袌錾鐣髁x”理論的提出者奧斯卡·蘭格(Oscar
Lange)和阿巴·勒那(Abba
Lerner)認為,,自主經營將會引導國有企業(yè)學會謀求利潤的最大化;一旦國有企業(yè)變得足夠自主,,價格自由化將會促成經濟改革的最終成功,。而在另一邊,亞諾什·科爾內(János
Kornai)堅信,,若不最終徹底實現私人所有制,,國有制企業(yè)的自主經營并不能解決軟預算約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軟預算約束將使得企業(yè)對價格的反應遲鈍,,因而限制價格信號的作用,。這兩種學說各有擁躉,眾多計劃經濟國家的政府選擇了前者作為自己改革的指導思想,,而在中國,,后者成為眾多年輕知識分子追捧的對象。
1986年4月25日,,厲以寧教授在北京大學發(fā)表了題為《經濟改革的基本思路》的公開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提出了影響最為深遠的論斷:經濟改革的失敗可能源于價格改革的失敗,,但是經濟改革的成功并不取決于價格改革的成功,,而是取決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業(yè)體制的改革,。與以上兩種思路的不同點在于,厲以寧觀察到,,事實上中國國有制中存在多種產權結構,。他在《社會主義所有制體系的探索》中進而指出,將這種事實上的多種產權結構轉變成為國有企業(yè)的股份制結構是可取的,。這幾段演講,、幾篇文章不僅僅在當時的中國掀起了軒然大波,更對形塑當今中國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