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旮旯里花椒香,,富了村民,綠了山崗,。盛夏時節(jié),,記者走進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鹿角鎮(zhèn)王家村花椒種植基地,,花椒樹連綿成片,風中吹來陣陣香味,。
很難想象,,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幾年前還是石漠化嚴重的撂荒地?!按悍N一座山,,秋收一小籃”曾是當地的真實寫照。
7月16日,,在王家村花椒種植基地,,村民在展示豐收的花椒,。記者 唐奕 攝
2018年,王家村把石漠化治理與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有機結合,,采取“石漠化治理+產業(yè)+基礎設施”三位一體的發(fā)展模式,,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引導農戶種植九葉青花椒300多畝,,并成立花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花椒耐干旱,、耐瘠薄,,抗風險能力強,非常適合在石漠化地區(qū)種植,?!甭菇擎?zhèn)黨委書記龔安定說。
種植花椒不僅讓荒山披上“綠裝”,,更為村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村民王滿強從去年開始在花椒基地務工,施肥,、剪枝,、除草、采收,、烘干……“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既照顧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變化,。”王滿強說,。
彭水縣林業(yè)局生態(tài)修復與產業(yè)發(fā)展科負責人豆俊波說:“種植花椒,,在治理王家村石漠化的同時,促進農民就業(yè)增收,,實現了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p>
在花椒地間,,一條簡易的“小火車”軌道線格外引人注意。
“這里地勢起伏較大,,很多地方車輛無法到達,,以前管護的物料和采摘的花椒全靠人力背,?!蓖跫掖妩h支部書記王明濤說,,為持續(xù)高效發(fā)展花椒產業(yè),2022年,,鹿角鎮(zhèn)申請配套修建了一條總里程4公里的產業(yè)路,,并架設“小火車”運輸線2000多米,。這種山地軌道運輸車,,設備操作便捷,,運輸機與軌道通過齒輪緊密結合,可實現仰角上坡,,可滿足整片花椒地的運輸需求。
今年,,與王家村隔江相望的烏江村馬鬃嶺蘋果桃園里,也鋪設了一條1200米的山地軌道運輸線,?!耙郧按蛩⑦\輸桃子全靠人力,,現在勞動量大大減輕,省時又省力,?!闭f起桃園,,彭水縣綠健桃樹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張洪勝感觸頗多,。
馬鬃嶺原先也是一片石漠荒山,張洪勝2014年底開始開墾,,并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蘋果桃,。10年過去,合作社已種植桃樹10萬株,,面積達到1100畝,?!疤覙鋸?017年開始掛果,,年均產值60萬元左右,,每年有約40萬元的純收入?!?/p>
隨著桃園面積不斷擴大,,來務工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張洪勝說,,春忙時,合作社要請一二十人來幫忙剪枝、除草,、施肥,“都是中老年人,,每人每天80元工錢”。據了解,,張洪勝的合作社常年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yè)機會,,帶動了烏江村脫貧戶20戶75人增收致富。
“經過多年治理,,鹿角鎮(zhèn)的石漠化荒山已轉變?yōu)椤ü健疸y山’,。”龔安定說,。
王家村和烏江村只是當地探索石漠化治理的一個縮影,。彭水是全國100個巖溶地區(qū)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之一,,全縣巖溶地區(qū)面積3437平方公里。多年來,,通過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等多項措施,,彭水縣已完成人工造林116098.9畝,、封山育林12436畝。
行走在彭水石漠化山區(qū),,一抹抹綠色已成為最靚麗的色彩,。通過石漠化治理,當地旅游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在一些地區(qū),,種植山桐子、青脆李、黃桃等經果林,,成功讓“石頭山”變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
荒山不再荒,,石窩已染綠。彭水“點石成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在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華工激光智能制造產業(yè)園葛店園區(qū),一臺長30米,、重45噸的“大家伙”正被吊起打包出口海外,。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