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這樣一個銘牌在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里格外引人矚目,。
從沒有核心技術,、數(shù)年不能達產,到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直至自主創(chuàng)造的道路,,求解萬華“創(chuàng)新方程式”令業(yè)界為之著迷,。
如果說“市場+改革”使萬華煥發(fā)活力,,那么“改革+創(chuàng)新”則讓萬華變得日益強壯,。
萬華煙臺工業(yè)園裝置圖。資料照片
突圍破壁壘:“華山一條路”打開技術黑匣子
煙臺市幸福南路7號,,紅白相間的大樓上,,“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幾個大字異常醒目,老廠區(qū)里正在拆除的老裝置見證了我國以MDI(異氰酸酯)為代表的聚氨酯工業(yè)的起步,。
落后就沒有話語權,,落后就要遭人白眼。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至今難忘那段30多年前的屈辱史:1983年,,從國外引入的1萬噸/年MDI生產線投產,由于不掌握技術,,每年的產量只有五、六千噸,。千方百計引進技術,,四年期待換來的卻是國外巨頭決定在中國自己建廠。
時任異氰酸酯分廠副廠長的丁建生到一家跨國公司去考察交流,,只是想看看這家公司裝置的近景,,剛往前走了兩步,馬上就被制止:Stop,!
引進之路徹底被堵死,,核心技術從何而來?殘酷的現(xiàn)實給了答案:只有自主創(chuàng)新這“華山一條路”,!
萬華聯(lián)手國內高校打響了一輪又一輪的技術攻關戰(zhàn):沒有高大上的科研條件,,只能用燒瓶從裝置上接出光氣做實驗;現(xiàn)場技改創(chuàng)新時,,公司領導和技術員拿著石子,,蹲在地上劃寫,討論流程,、方案,。
1996年,這套十多年從未達產的MDI裝置,,產能終于提升到了1.5萬噸/年,,這標志著引進技術初步消化。嘗到自主創(chuàng)新甜頭的萬華繼續(xù)發(fā)力,從2萬噸,、4萬噸,,到8萬噸,再到10萬噸,,產能不斷提升,。
21世紀初,伴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MDI市場供不應求,,跨國化工巨頭都盯上了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計劃在長江流域設廠,,僅上海就獲批了兩套裝置,,一套年產16萬噸,一套年產35萬噸,。
萬華再次面臨著生死大考,。彼時這家年獲利能力不足5000萬元、凈資產只有6.5億元的公司,,做出了投資25億元建設16萬噸MDI裝置的重大決策,。萬華化學(寧波)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喆說,“我們決定自組團隊,,準備自主研發(fā)增容改造技術軟件包,,研發(fā)成功后直接在與上海一灣之隔的寧波設廠?!?/p>
丁建生“三顧茅廬”請來的化學工程博士華衛(wèi)琦臨危受命,,帶頭組建化工過程研究所,負責年產16萬噸MDI項目軟件包的開發(fā),。
當時在外人看來,,這一舉動的勝算并不大。一位國內同行曾直言,,“你們與跨國公司競爭,,就像在五星級賓館邊上搭棚子炸油條?!?/p>
萬華人迎難而上,。采集現(xiàn)場運行數(shù)據,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對流程進行合理簡化,,運用各種先進的模擬手段,不斷地對過程進行調優(yōu)……“激烈爭論,,面紅耳赤,,一說到具體問題,,大家就跑到黑板前畫起流程圖,幾經反復才確定了工程設計方案,?!比f華化學(寧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寶學當時就是技術團隊成員之一,每天在辦公室白天黑夜連軸干,。
2002年10月,,萬華技術團隊終于拿出了完整的年產16萬噸MDI項目軟件包。完成任務的第二天,,他們一行人登上了以險著稱的西岳華山,,“當我站在‘華山論劍’的山峰,鳥瞰那山脊上僅有的一條陡峭的小道時,,聯(lián)想起這一年多來的堅持不懈,,感慨萬千?!毙鞂殞W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就憑著勇闖華山一條路的勇氣,萬華打開了技術“黑匣子”,,有了寧波“關鍵一躍”的底氣,。2005年年底萬華寧波項目一期工程16個裝置全部一次投料成功。比國外巨頭上海項目提前9個月投產完成,,標志著萬華終于具備了MDI自主知識產權產業(yè)化的能力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2008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為萬華科研代表的丁建生,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年產十六萬噸大規(guī)模MDI生產技術開發(fā)及產業(yè)化”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這一成果的取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德,、美、日之后第四個擁有大規(guī)模MDI制造技術的國家,。此前,,化工領域已有5年無此殊榮。
老一輩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冠榮曾在“中國MDI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上這樣評價:“在中國石化業(yè)中,,像萬華這樣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chuàng)新打破國外封鎖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的例子可謂鳳毛麟角,?!?/p>
“科研生態(tài)圈”:求解萬華“創(chuàng)新方程式”
從瀕臨絕境、遭遇冷嘲熱諷,,到走向全球,,成為高技術壁壘,、高資金壁壘MDI領域翹楚,萬華的異軍突起在很多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萬華是如何打破寡頭壟斷,,破解技術“黑匣子”的?
記者在財報中找到了探尋答案的一絲線索,。即使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萬華的科研經費不減反增600萬元。近幾年力度更是持續(xù)加大,,其中,,2018年研發(fā)費用支出達到16.1億元,同比增長30%,。今年一季度,,投入4.23億元用于研發(fā),較去年同期2.77億元研發(fā)費用,,提高了52.92%,。
除了大手筆研發(fā)投入成為常態(tài),萬華還形成了完備的研發(fā)體系和激勵機制,。從1999年“立木建信”21萬元重獎技術人員孫敦孝,,到如今技術成果盈利提成上億元并不是新鮮事……事實證明,在萬華“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重獎成功”絕不是一句空話。
在萬華,,同級的科研人員收入比管理人員高,,有的科研人員收入甚至堪比高管。他們被允許有20%的時間和研發(fā)經費用于自由選擇的研發(fā)方向,,包括可以用于材料費,、外出考察支出等方面。
更為難得的是,,公司每年專門拿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沒有直接經濟效益”的基礎研究,。
受益于這樣的創(chuàng)新土壤,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也讓萬華有能力在核心技術上接力突破,,帶動了聚氨酯工業(yè)躍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HDI(特種異氰酸酯的一種)在高檔涂料等諸多領域有廣泛應用,,1999年萬華啟動相關研究,,但因其工藝復雜,“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干了一年,,連HDI的影子都沒見到”,;
第二批人接著上,,2004年實驗室中攪和出HDI后,卻因技術帶頭人離職而中止,;
第三撥人繼續(xù)接力,,2009年進入中試生產,至2012年3月,,萬華寧波工業(yè)園1.5萬噸/年HDI生產裝置一次性開車成功,,再用3年時間調整工藝設備,直到2015年HDI生產裝備最終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近百名科研人員,,數(shù)億元的投入……16年歷盡磨難終于換來了HDI產品問世,令萬華公司多元化發(fā)展邁出關鍵一步,。如今,,萬華HDI單體產能位列全球第二,產品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成為全球第二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HDI生產技術的企業(yè),。
在煙臺萬華化學集團中央研究院先進表面材料中心,萬華員工在專利墻前介紹萬華取得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資料照片
在萬華管理者眼中,,讓科研人員保持熱情和興趣,比計較短期盈利重要得多,。采訪中,,記者極少聽人談及“現(xiàn)在怎么樣”“著急掙多少錢”,而是“未來怎么辦”“著眼長遠應如何布局”,。
萬華的“科研生態(tài)圈”就像一棵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大樹,承載著“突破-應用-優(yōu)化”的完整循環(huán),,這是萬華人求解“創(chuàng)新方程式”形成的方法論:持續(xù)進行基礎以及前沿探索性的科學研究,,猶如大樹之根,深植地下,;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科研應用和產業(yè)化,,猶如大樹主干,,茁壯成長,;根據市場需求快速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猶如大樹枝葉,,快速生發(fā),。
在“科研生態(tài)圈”的助力下,萬華開啟了快速增長之路,。上市以來萬華的凈資產收益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其收入和利潤的復合增速高達33%和35%,,市值累計增長近60倍。
“萬華因技術創(chuàng)新重生,,并對體制,、觀念等進行了全方位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可以說,,創(chuàng)新的基因已融入萬華人的血液里,,推動萬華人一路奔跑、趕超,?!比f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寇光武感慨地說。
引領超越:打造“一體化”化學王國
翻閱各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歷史,,創(chuàng)新始終是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邁向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推手,。
如今,,萬華在化工新材料領域掌握多項核心關鍵技術,在多個領域擁有話語權,,產品已從單一的MDI擴展至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三大產業(yè)領域,。MDI生產技術發(fā)展到最新的第六代技術,,單線反應能力提高到80萬噸,單位能耗全球最低,、生產技術國際領先,,萬華產品被業(yè)內譽為“標準溶液”。
在占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萬華煙臺工業(yè)園,,2.2萬臺設備,,182萬米管道,15.6萬臺儀表……“上天”118米的丙烷丙烯分離塔世界最高,,“入地”100萬平方米的液化石油氣洞庫全球最大……一系列高技術,、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產品走出了實驗室,落成于此,。
依托自主創(chuàng)新建立起來的核心競爭力,,萬華從一個異氰酸酯制造企業(yè)正在向“一體化”化學王國邁進。
——沿著技術相關多元化路線,,萬華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突破MDI,、TDI技術,更多“I字輩”的異氰酸酯系列相關技術也逐漸攻破……萬華成為異氰酸酯品種最齊全,、產業(yè)鏈最完整的企業(yè),。同時,,水性PUD、PA乳液,、TPU,、ADI系列等功能化學品及材料產業(yè)集群也在快速壯大,更多新興盈利點層出不窮,。財報顯示,,萬華公司的精細化工與新材料業(yè)務營收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2018年營收57.03億元,,同比增長35.87%,。
——沿著市場相關多元化路線,萬華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增強產品黏性,。萬華化學(寧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少文用一個比喻向記者解釋了這個化學原料企業(yè)的產品新變:“以前我們是給下游客戶一種菜,,現(xiàn)在我們是給他們一盤菜,直接下鍋炒就能變成消費者桌上的美食,?!?/p>
在煙臺萬華化學集團中央研究院,工作人員在做聚丙烯材料擺錘沖擊試驗,。資料照片
冰箱制造企業(yè),、汽車生產商都是萬華下游客戶,冰箱保溫材料,、汽車內飾離不開MDI,。“除了賣‘黑料’MDI,,我們還賣‘白料’組合聚醚,,‘黑料’‘白料’做成配方料,客戶直接注射進去,,一次成型,。”孫少文說,。
走進煙臺市開發(fā)區(qū)天山路17號萬華表面材料實驗室,,記者看到,兩位科研人員正在合作攪拌應用于指甲油的環(huán)保新材料,。讓人想不到的是,,像化妝品這樣貼近我們生活的日化材料,也是這家靠大宗化學原材料盈利百億的企業(yè)的眾多新項目之一,。
面向未來,,萬華人充滿激情但又清醒冷靜,。雖然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yè)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但諸多關鍵基礎材料,、高端專用芯片、高端檢測設備等仍需要依賴進口,。萬華所處的化工領域,,高端化工新材料80%還依賴進口。
“未來,,我們要用厚厚的雪,,來滾長長的坡?!比f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華衛(wèi)琦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滾雪球”理論:“坡道要長,,至少著眼未來50年的化學材料市場需求,雪要厚,,做國內公司還沒有做的核心技術,,為將來的國際競爭做準備,唯有如此,,我們的科研創(chuàng)新才能保證未來有足夠利潤和影響,,雪球才會越滾越大?!?/p>
煙臺,,磁山。占地380畝,、投資15億元的萬華全球研發(fā)中心及總部基地正在山坡北麓緊張施工,,心懷夢想的萬華人新一輪自主創(chuàng)新藍圖正徐徐展開……
(采寫記者張超文,、余孝忠,、陳寶玖、李佳鵬,、王璐,、楊燁、袁軍寶,、王陽,、滕軍偉)
?
專家表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需從提升認識層次,、做好供需對接、增強統(tǒng)籌保障等三個維度發(fā)力,,找準痛點,,及時打通堵點,借助目前經濟筑底復蘇之勢,,持續(xù)釋放內需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