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10月29日結束了維持兩年之久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并重申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利率在當前低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國退出QE可能會促使國際資本回流美國,,但對中國資本流動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中國央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不會有太大改變,。
美聯儲29日宣布削減購債規(guī)模150億美元,,徹底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維持0-0.25%聯邦基金利率不變,,并重申有必要把聯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的水平保持相當一段時間,。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Jon
Hilsenrath稱,美聯儲本次如期退出QE,,表明其對美國經濟與就業(yè)復蘇前景充滿信心,。但美聯儲本次重申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利率在當前低位,也強烈表現出委員會的加息預期并沒有太大改變,。按照計劃,,美聯儲將在未來數月將討論重點轉移到加息時間、以及如何提前向市場發(fā)出加息信號的問題上,。
首創(chuàng)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在接受中國金融信息網人民幣頻道采訪時表示,,本輪QE退出,僅僅意味著超級寬松的流動性開始回收,,美國利率水平將依然保持歷史低位,。雖然會對資金跨境流動產生短期影響,但整體而言這種影響是漸進的,,更多受制于利率水平的變化,。
王劍輝認為,如同過去一年多來政策基本中性一樣,,美聯儲小幅收緊之后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也不會隨之發(fā)生重大調整,,央行暫時會更多地著眼于國內流動性需求。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是影響全球資本流動最重要的變量之一,。如果明年美聯儲開始加息,,貨幣政策開始收緊,2013年夏天發(fā)生的QE縮減預期引發(fā)新興市場動蕩的情形會否重現,?
分析認為,,此次美聯儲退出QE過程中,,迄今只有美國GDP超過了危機前水平,歐元區(qū)和日本的GDP則仍徘徊在危機前水平,。美國的一枝獨秀與歐元區(qū)和日本的乏善可陳形成鮮明對比,。
當前,,主要發(fā)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尤其是歐洲央行再寬松,可以弱化未來美聯儲加息對新興市場帶來的資本流出風險,。然而,,由于美聯儲貨幣政策一直以來顯著占優(yōu)于其他發(fā)達經濟體央行,當前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速亦在放緩,,因此新興經濟體在未來仍將時刻存在著資金外流和匯率走貶的風險,。
南華期貨研究所宏觀分析師王晟對中國金融信息網人民幣頻道表示,美國退出QE可能會促使國際資本回流美國,,但對中國資本流動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為從宏觀經濟絕對增速、長期增長潛力的比較優(yōu)勢,、幣值穩(wěn)定性,、關鍵期限國債絕對收益率水平以及資本市場估值水平及潛在投資收益率、還有人民幣國際化的特殊金融背景來看,,人民幣資產對于全球資本而言仍是較優(yōu)質的選擇,。QE退出后對中國當前以穩(wěn)為核心的貨幣政策將產生的影響不會太大。
回顧2014年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定向或者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大規(guī)模啟用是最大特點,,而全面降準和降息的常規(guī)貨幣政策似乎被央行雪藏。盡管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但央行已經通過注入SLF和下調公開市場正回購利率做出回應,。
2015年,中國貨幣政策調控中一大潛在的外部沖擊就是美聯儲可能的加息,。從歷次美聯儲加息周期來看,,新興市場難免遭受一定程度的金融動蕩,很多國家貨幣政策獨立性也大受影響,。
就此次美聯儲即將開啟的加息周期而言,,由于發(fā)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步伐明顯不一致,貨幣政策取向上出現了嚴重分化,。這一分化始于美聯儲開啟QE退出,,成于歐洲央行進入負利率時代,必將對未來全球流動性格局產生有別于以往的復雜影響,。
中糧期貨研究院副總監(jiān)柳瑾認為,,QE退出后對中國貨幣政策形成一定壓力,由于資本回流可能造成的短期、局部缺血現象可能會降低市場流動性,。同時美元上漲帶來的大宗商品下跌,,帶動的輸入型通脹會進一步降低國內通脹預期,從而給央行帶來更大的降息降準空間,。兩者綜合,,會促使央行的貨幣政策更加實質上傾向寬松,甚至如同某些大機構的預測未來會有降息降準發(fā)生,。
國信證券的分析指出,,在明年中美經濟周期分化背景下,未來美聯儲加息雖然對我國央行降息空間有所抑制,,但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延續(xù),,以及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強,將有利于央行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