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近對中國經濟進行的“年度體檢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在2015年及以后可以接受6.5%到7%的增長預期目標,,甚至更低也是合適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副主任、中國項目部主任馬克斯·羅德勞爾近日表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從粗放型的高增長模式向能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的以服務業(yè)為主導的模式轉型,,同時人口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適度溫和的增速對中國來說是合適的,。 馬克斯說:“中國不必再以某個特別具體的數字為增長目標,,而應制定一個以區(qū)間為基礎的增長目標,這個區(qū)間在社會和政治上也能被接受,。過去的增長模式在金融領域積累了很多問題,,并造成了一些經濟過熱的問題。我們建議中國經濟以溫和適度的速度運行,�,!� 他同時指出,由于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fā)生變化,,新增勞動力人口在減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經濟可以接受更溫和的增速,。這個速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政府需要思量這個邊界,。 2012年之前的多年里,中國政府一直將年度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不低于8%的水平上,。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保8”被認為是維持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yè)及社會穩(wěn)定的底線。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實現可持續(xù)協調發(fā)展,中國政府在2012年3月將這一目標下調至7.5%,。 馬克斯表示,,10到15年前,中國創(chuàng)造100萬個就業(yè)崗位需要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4個百分點,;5到10年前,,需要GDP增長1個百分點,現在則只需要GDP增長0.8個百分點,。這是因為服務業(yè)在經濟中的比重在加大,,而服務業(yè)能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他強調,,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好消息,。因此,從政府到學者和媒體都不應對中國經濟減速過于緊張,。 馬克斯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進程喜憂參半,。但是總體來說,指望中國一夜之間完成革命性的轉型既不現實,,也無必要,。 “中國經濟再平衡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我們不要忘了5到7年前,,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的比重還在10%以上,,這對中國和世界經濟都造成傷害。而現在這個比重則降到了2%,,內需增加了,,外需減少了。同時,,消費每年增長9%到10%,,略高于GDP增速。經濟正在逐漸從工業(yè)經濟向服務業(yè)經濟發(fā)生結構性變化”,,他說,。 但是,,他指出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仍然偏高。目前投資在拉動GDP中所占的比重接近50%,,未來這一數字應降到30%多為宜,。投資主體和結構也應從由政府主導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更多轉向由私人主導的小規(guī)模、能提供更多服務的投資項目上,。同時,,政府應該繼續(xù)鼓勵家庭消費。 “要讓這些改革產生綜合效應才會讓中國經濟具有更強生產力,,才能讓中國家庭分享經濟發(fā)展的成果,。中國在這條道路上任重道遠,,需要年復一年的改革才能產生效果,,所以中國應該盡早行動”,他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常每年對成員國的經濟狀況發(fā)布“第四條款磋商報告”,,相當于是對此國經濟進行“年度體檢”。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5%左右,,面臨國內需求減緩,投資放慢等問題,,同時房地產市場更深度調整的風險增大,。消費和勞動力市場表現良好,全球復蘇有望支持未來的經濟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