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0多年前,,人杰地靈,、資源豐富、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的藏東昌都,,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并很快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代西藏無數(shù)個第一:第一所學校,、第一家醫(yī)院、第一家書店,、第一個氣象站,、第一個水文站、第一家銀行…… 昌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在三江流域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創(chuàng)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新中國成立前,,昌都民生凋敝,百業(yè)廢弛,。當時的昌都鎮(zhèn)城區(qū)面積不到0.3平方公里,,居民4000余人。昌都縣城關鎮(zhèn)通夏村73歲老人扎西次仁清楚地記得,,不知道多少農奴住在用亂石圍成的土圍子和破氈片,、木板搭成的棚子里,游民,、乞丐蜷縮街頭,,街道狹窄、塵土飛揚,,全城沒有一幢磚瓦房和一條像樣的路,,更沒有學校、醫(yī)院,。
……【詳細】
| |
 | |
|
|
600多年前,,宗哈巴大師及弟子西繞松布來到昌都,宗哈巴大師說“這里是一塊寶地,,在此修寺廟定能弘揚佛法,。”藏語“寶地”音為“羅布撒恰”,,也可譯為“明珠之地”,,所以昌都現(xiàn)在也被稱為“藏東明珠”。[詳細] | |
|
|
|
打開門窗,,放眼橫斷,,在昌都這片10.86萬平方公里的“三江”大地上,正涌動著一股洶涌澎湃的發(fā)展春潮,。一次跨越式發(fā)展的機遇,,已經悄然降臨,。……[詳細] | |
|
|
|
“黨的政策就是好,,讓我們這些孤寡老人住進設施齊備的養(yǎng)老場所,,不管是吃住,還是穿衣看病都不用發(fā)愁,,而且還有護工陪護,,大家覺得很溫暖�,!苯衲�63歲的當宗拉姆老人,,在昌都縣社會福利院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詳細] | |
|
|
|
在海拔4500多米的寧靜山下,,在西藏昌都地區(qū)江達縣玉龍銅礦工地,,成百上千的工人目前正加緊建設年產30萬噸的攪拌浸出冶煉系統(tǒng)。作為昌都礦業(yè)的希望,,玉龍銅礦計劃5年投資100億元,,建成年處理1800萬噸硫化礦的選礦系統(tǒng)。[詳細] | |
|
|
|
在瀾滄江的上游扎曲河畔,,西藏自治區(qū)“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昌都果多水電站建設的施工現(xiàn)場,,機器轟鳴,震耳欲聾,,運送砂石的車輛來來往往,,分外繁忙。[詳細] | |
|
|
|
在雪域西藏東部連綿數(shù)千里的紅色山脈中,,有一片享譽世界的大美之地,,被世人冠以藏東明珠、康巴圣域等美稱,。她,,就是昌都�,!�[詳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