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美元全線遭受拋盤壓力的一天,。”吉隆坡一位交易商27日說,,“許多亞洲央行正買進美元以減緩連日來亞洲貨幣的漲勢�,!�
亞洲貨幣兌美元27日飆升至新高,,原因是投資者對美國將失去AAA評級的預期升溫,從而大舉拋售美元,。另外有分析稱,,新興經(jīng)濟體的接連加息令熱錢蠢蠢欲動,可能導致匯市進一步震蕩,。
多數(shù)亞幣匯率創(chuàng)新高
美元頹勢27日在亞洲市場貨幣的走勢中得到集中體現(xiàn),,亞洲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紛紛創(chuàng)下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來的高點。
當日,,美元指數(shù)跌落至三個月低位,,美元兌日元跌至77.68日元,上次觸及該水平是在3月17日,,當時該匯率受到日本大地震及海嘯的影響,;因澳大利亞第二季度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澳元兌美元創(chuàng)出30年來新高,,升至1.1062美元,;美元兌新加坡元觸及歷史低點,一度跌穿關鍵心理支撐位1.2000新元,;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創(chuàng)14年新高,,美元跌至2.938林吉特;印度尼西亞盾兌美元升至七年高點,;韓元兌美元一度逼近3年來高點,;菲律賓比索兌美元匯率近來也達到3年來最高水平。
同時,,覆蓋亞洲地區(qū)10種交投最活躍貨幣表現(xiàn)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美元指數(shù)一度觸及119.86的14年來最高點,。另外,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日前升至12年來新高,,顯示新興經(jīng)濟體貨幣普遍走高,。
“美元普遍走軟,亞洲貨幣預計仍有可能走高,,總體趨向避險的環(huán)境可能對亞洲貨幣不利,。”香港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分析師表示,。
菲律賓財長普里西馬說,,美國未能達成債務協(xié)議導致人們對美元“喪失信心”,可能“加快尋找替代儲備貨幣”的腳步,。他還說,,美國領導人“不得要領”,,正在危及美元作為全球貿(mào)易與金融預設貨幣的卓越地位。
亞洲當局普遍干預
對于匯率狂漲的本幣,,為防出口依賴型經(jīng)濟受損,,亞洲多個當局已經(jīng)出手或是正在考慮干預措施。
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27日重申,,將警惕日元強勢,。至于日本當局是否會再次入市干預,野田佳彥未作回應,。日元的走強已經(jīng)使得日本領導人和企業(yè)日益感到擔憂,,日本最大的游說團體日本經(jīng)濟團體聯(lián)合會曾于25日呼吁7國集團(G7)入市干預以抑制日元的漲勢。
有分析師認為,,日元的持續(xù)升值已經(jīng)為日本經(jīng)濟的復蘇前景籠罩上烏云,。如果美元兌日元加速下滑且跌向2011年3月觸及的歷史低位76.25日元,日本當局很可能會單獨出手干預,。
此前,,泰國和韓國央行已經(jīng)連續(xù)兩個交易日入市干預抑制本幣升勢。首爾交易商表示,,韓國央行疑似買進3億美元以緩和韓元的升勢,,央行可能在保衛(wèi)1050韓元兌1美元的心理關口。曼谷交易商說,,泰國央行也在溫和買進美元以抑制泰銖漲勢,。
另外,隨著菲律賓比索升至三年來最高價,,菲律賓央行被市場人士估計已買入2億美元,。西太平洋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瑞尼說:“我們認為目前干預是亞幣一致的主題�,!�
遠在西半球的巴西也跟亞洲面臨同樣煩惱,,該國財長曼特加25日表示,巴西將采取新的措施遏制本幣升值,,以保護出口,。
高利率撩動熱錢神經(jīng)
亞幣在今年頭四個月強勁升值,之后歐元區(qū)周邊國家的主權債務疑慮壓抑了風險較高的新興亞洲貨幣,,但上周宣布的第二套希臘紓困方案減輕了市場對歐債疑慮,,使得亞幣蓄勢上攻。
但升值更主要原因是,,亞洲經(jīng)濟增長前景較西方國家更被投資者看好,,吸引更多熱錢涌入,推升了幣值,。尤其是印度,、中國,、菲律賓等新興經(jīng)濟體為抑制通脹連續(xù)提高利率水平,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則為刺激經(jīng)濟增長而不得不保持低利率水平,。
菲律賓央行副行長奎尼昆多26日在一個論壇上指出,,亞洲新興經(jīng)濟體與西方經(jīng)濟國家增長率和利率水平的不一致,會持續(xù)推動更多外國證券資金流入亞洲新興經(jīng)濟體,。
而且目前多個經(jīng)濟體仍有加息預期,為熱錢涌入提供了充足的炒匯動機,。
因澳大利亞第二季度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澳大利亞27日公布第二季度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上升0.9%,高于經(jīng)濟學家此前0.8%的預期升幅,。澳大利亞央行即將在8月2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最新通脹率引發(fā)了澳大利亞央行或?qū)⒂诮诩酉⒌念A期。
印度中央銀行26日宣布大幅提高關鍵利率50個基點,,并沒有暗示這是最后一次加息,,央行同時重申近期把通脹預期控制在4%至4.5%的水平。由于目前該國通脹率在9%以上徘徊,,市場普遍預計其加息步伐難止,。
中國和菲律賓也面臨著因抑制通脹可能在未來加息的預期�,?梢灶A見,,亞洲金融市場面臨新一輪的熱錢沖擊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