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是懸在各地官員頭上的一把利劍,,也是媒體和公眾一直持續(xù)關注的焦點,。國土資源部,、監(jiān)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啟動的土地問責曾在去年一度被質疑是要爽約,,直到12月16日,,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和12個縣市政府一把手面對面進行約談,,問責正式啟動,質疑聲才就此停止,。 此后的一段時間,,等不來問責結果的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再次質疑,首次土地問責可能會是來勢洶洶,,而最終不過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不過,,今天(7日)下午,,國土資源部、監(jiān)察部聯(lián)合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將是對這一質疑的最好回應,,問責結果將在會議上向全國公布,。昨天(6日)下午,國土資源部執(zhí)法監(jiān)察局局長李建勤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馮會玲的獨家專訪時表示:首次土地問責確實是動真格的,,一批市縣政府負責人將因違法違規(guī)用地被追究責任,。 去年的12月16日,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在北京約談了土地違法較嚴重的12個地方縣市主要負責人,,首次土地問責也在當天正式啟動。問責結果直到今天才公布,,很多人疑惑:為什么問責時間要長達半年之久,?對此,李建勤解釋說,,首次問責是依據2009年度的衛(wèi)片執(zhí)法檢查結果展開的,,要一一核對的是全國2859個縣的海量數據,國土資源部和監(jiān)察部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內容: 李建勤:2009年度的衛(wèi)片執(zhí)法檢查工作是從2010年1月份在全國開展2009年度的土地衛(wèi)片執(zhí)法檢查,,09年度的衛(wèi)片執(zhí)法檢查首次覆蓋了全國2859個縣,,首次依據15號令實施問責。按照我們兩部的分工,,國土資源部對違法的事實進行認定,,監(jiān)察部根據國土資源部審核認定的違法事實按照依計依法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地方提出的責任追究的意見進行審核,。 李建勤指著辦公桌上已經整理成冊的一尺多高的資料說,對數據,、違法事實要進行一遍遍的審核,、認定,用的時間自然不會少。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要確保做到精準問責,、要問得合情合理、要讓被問責的地方政府心服口服: 李建勤:第一步國土資源部自下而上對違法的事實做進一步的調查,、認定,,把事實搞準。第二步,,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和監(jiān)察部對納入問責的這些市縣按照要求一個個聽各省的情況匯報,,聽完以后地方根據審核的意見再進行調查核查,提交舉證的資料,,對有些問題再重新進行認定,,目的只有一條,要確保違法事實的認定要準確,,真正做到精準問責,,合情合理,心服口服,。做到這三條首先要把事實搞準,,把違法事實要認定。 去年10月,,針對媒體質疑的土地問責可能爽約的聲音,,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通過中國之聲獨家回應:問責絕不會爽約,而且一定會嚴格執(zhí)行,。李建勤表示,,今天下午公布的問責結果將充分說明:首次土地問責一沒有爽約,二是動了真格: 李建勤:我們兩部對問責的工作做到實事求是,,依法依規(guī),,2009年度衛(wèi)片執(zhí)法檢查首次實施問責,定了,,我們就要往前推進,,所以7號下午公布結果,用事實說明沒有爽約,;第二,,公布了結果,大家會看到確實是動真格的,,將有一批市縣政府負責人要受到責任追究,。 在去年12月16號面對面的約談中,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的話讓在場的很多人都品出了他的苦口婆心,,他說他了解基層官員無論是市長,、縣長還是區(qū)長,,每一個人奮斗到今天都不容易;他也知道每一個地方父母官都有發(fā)展地方經濟的壓力,,但發(fā)展絕不能以破壞土地資源為代價,,啟動土地問責,恰恰是要保護更多的干部不要倒在耕地紅線上,。李建勤也特別強調:土地問責的目的就是希望地方政府都能依法依規(guī)管地用地,。 李建勤:問責目的是推動依法依規(guī)管地用地,雖然是對個別人實施了問責,,但是起到了震懾一方,,教育一片這么個效果。問責只是一個手段,,目的是來維護土地管理的良好秩序,,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根據國土資源部,、監(jiān)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出臺的《違反土地管理規(guī)定行為處分辦法》,被問責的縣級以上政府主要負責人將受到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直至撤職的處分,。究竟有哪些地方官員在首次土地問責中受到嚴懲,?被問責的官員數量會是多少?今天下午兩點半,,記者將從現場陸續(xù)發(fā)回最新的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