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夏糧主產區(qū)的罕見旱情,,以及近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的旱災和澇災,,持續(xù)引發(fā)人們對糧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加劇的擔憂。而豐收在望的夏糧,,則為穩(wěn)定糧價,、抑制通脹增添了砝碼,。
山東農民吳志橋剛收獲了自家的7畝小麥,,畝產達到520公斤,這樣的單產水平讓他喜出望外:“我們這里曾遭遇了大旱,,能有這樣的產量真不簡單,。”
今年是我國農業(yè)的多災之年,。去冬今春,,山東、河南,、河北等夏糧主產區(qū)遭遇歷史罕見旱情,。農業(yè)部數據顯示,,旱情最重時,山東,、河南,、河北等8省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15億畝,占8省冬小麥播種面積的42.4%,。
吳志橋的家鄉(xiāng)菏澤旱情更為嚴重,總體旱情達200年一遇,。他說:“從麥子種下去到今年2月底,,就沒下過一滴雨,當時幾乎絕望了,。為了保證產量,,我澆了兩遍水,現在從小麥的產量上就能看出抗旱的效果了,�,!�
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央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和抗旱澆麥的政策措施,,部署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wěn)定增產行動,,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調動了地方和廣大農民抗旱春管和發(fā)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中央財政先后下達縣級抗旱服務隊設備購置補助16億元,、抗旱澆地直補16億元、中央抗旱物資儲備經費2億元,。
我國各主要產糧區(qū)也采取多種措施,,包括抗旱澆麥,加強田間管理,,落實高產創(chuàng)建,、“一噴三防”等增產技術措施,鞏固了夏糧豐收的基礎,。
記者從山西省農業(yè)部門了解到,,目前山西旱地小麥收獲近半,水地小麥收獲即將開始,,從田間測產和實打實收結果看,,預計今年山西省小麥總產達24.8億公斤,增產1.6億公斤,,比上年增產7%左右,。
永濟市栲栳鎮(zhèn)種糧大戶周三學說:“雖然春季干旱,但由于春灌及時到位,,田間管理措施得當,,今年小麥長勢較好,,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均比去年大幅提高,,我種植的250畝小麥畝均產量由去年的250多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運城市鹽湖區(qū)三路里鎮(zhèn),,截至6月8日,全鎮(zhèn)4萬多畝小麥已經收獲了90%,。農民董佰陽說:“小麥機收帶來了極大便利,,才兩三天時間,我家的50畝小麥全部收割完畢,�,!�
我國夏糧主產區(qū)目前正在掀起夏糧搶收高潮,西南地區(qū)夏糧收獲已過八成,,黃淮海麥區(qū)小麥已進入成熟收獲期,。據農業(yè)部的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國小麥收獲面積過半,,預計今年夏糧收獲面積達到4.15億畝,比上年增加300多萬畝,。冬小麥預計單產高于上年,,有望實現連續(xù)8年增產。夏收油菜子將實現恢復性增產,。
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小麥跨區(qū)機收啟動儀式上說:“今年夏糧能夠獲得豐收,,對全年糧食生產、對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睂<艺J為,夏糧連續(xù)8年豐收,,對于穩(wěn)定市場預期,,緩解旱情帶來的緊張氣氛,將起到重要作用,。
|
旱情尚未影響糧食供求,,豐產有助物價穩(wěn)定 |
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秋糧主產區(qū)近期接連遭遇干旱和澇災,,干旱最嚴重時全國1.18億畝耕地受旱,其中作物受旱面積7765萬畝。隨后暴雨突至,,又造成了嚴重的澇災,,農業(yè)生產面臨嚴峻挑戰(zhàn),這讓民眾對于因災導致糧價上漲憂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緊張氣氛。
對此,,農業(yè)專家表示,,持續(xù)旱情對長江中下游災區(qū)糧食生產的不利影響是既成事實,但就目前而言,,還不足以帶來全國乃至全球糧價的波動,,因為中國連續(xù)7年糧食增產豐收形成的總體供大于求的態(tài)勢沒有改變。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辦公廳副主任程國強分析說,,從糧食結構看,,保證全國糧食產量的關鍵在秋糧,,而此次旱情主要是對災區(qū)夏糧中的早稻產生影響,,而早稻在夏糧中比重較低。
2010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和產量僅占夏糧的21%和25%,。江西,、安徽等南方六省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約為27%,稻谷產量占18%,,且六省內部受災程度不一,,早稻產區(qū)未受過大影響。
此外,,2011年全國稻谷播種面積為3055萬公頃,,比2010年增加42萬公頃,基本上可以抵消南方旱災可能導致的稻谷減產,。
對夏糧產量貢獻最大的冬小麥多在北方種植,,而全國小麥種植面積以及單產又都在保持增長,所以干旱所導致的局地減產并不會影響全國小麥的總產,。
“事實上,,目前旱情并未對國內外糧食供求造成影響,只是改變了一些糧食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由此帶來的虛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糧食市場的供需格局,,并可能會在短期內抬高糧價�,!背虈鴱娬f,。
自去年下半年我國CPI增速超過4%以來,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政府宏觀調控面臨的重大問題。三夏生產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第一仗,,在大旱之年奪取豐收,,這對抑制通貨膨脹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也有助于提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抗災保生產的信心,。
雖然目前夏糧豐收已成定局,但全年糧食產量如何,,還要看以水稻為主的秋糧,。“我國的旱澇災害年年都有,,對于具體的某一家某一戶,,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但總體來看,,補栽補種及時的話,,對全年糧食生產不會帶來太大影響。況且南方后期溫度高,,糧食生產的回旋余地較大,。”中國氣象局農業(yè)氣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說,。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梅旭榮表示,,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嚴重,,但目前就得出今年水稻將減產的說法為時尚早,干旱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糧影響不大,眼下旱情對農業(yè)的減產預期主要體現在水稻上,,盡管旱情嚴峻,,但只要抗旱得力,水稻生產仍有回旋余地,。
農業(yè)部種植業(yè)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近期旱區(qū)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墑情,補充了田間溝渠堰塘蓄水,。這對受災早稻及時補種改種,、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進度,確保中稻適期栽插十分有利,。到記者發(fā)稿時,,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早稻栽插已基本結束,比去年增加150多萬畝,。
從全國看,,今年早稻面積增加,基本苗充足,,個體發(fā)育健壯,,生產形勢是近幾年較好的一年。據農業(yè)部預計,,全國早稻種植面積885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60多萬畝。湖南,、江西等省大力推進“單改雙”,,擴大早稻種植,湖南增加110萬畝,,江西增加34萬畝,。
不過專家也提醒,今年這種結構性災情對我國糧食生產的負面影響不能小覷,,而目前極端天氣沒有改變的趨勢,,持續(xù)干旱或局部洪澇還可能對秋糧造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