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金當千足金賣,,這是行規(guī)”
千足金買回家“變”足金,消費者呂先生將商家告上法庭,。昨天,,通州法院開庭審理該案。被告辯稱,,金飾的印記和標注不符是工作疏忽,,并非是原告所說的商業(yè)欺詐。
■庭審現(xiàn)場
原告:千足金項鏈“變”足金
原告呂先生訴稱,,2011年1月31日,,他到北京天天人民商城老鳳祥銀樓處想購買一條萬足金項鏈,銷售人員稱沒有萬足金,,并向他推薦了一款標簽
為“千足金項鏈”的黃金飾品,。事后,他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項鏈本體上鋼號印記刻有“足金”字樣,,而發(fā)票上面寫的卻是“千足金”,。原告找到被告協(xié)商,被告銷售人員稱,,由于加工時加了焊藥,,純度有些低,但仍然可按千足金銷售,,千足金與足金可按一個價錢賣,,這是行規(guī),并稱老鳳祥產(chǎn)品是國家質量監(jiān)督局,、國家珠寶協(xié)會免檢產(chǎn)品,,產(chǎn)品印記和標簽內容不一致是過錯,質量沒問題,。
原告認為,,被告在銷售黃金飾品過程中“以次充好”,用“足金”項鏈冒充“千足金”項鏈,,實屬是對原告的一種欺詐,,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被告雙倍賠償并賠禮道歉,。
被告:標簽誤差系工作疏忽
被告在法庭上辯稱,,黃金項鏈的印記和標注不符是工作疏忽,并非商業(yè)欺詐,。在雙方簽訂買賣合同時,,被告并不知道印記與標簽不符。此后,,原告提出標簽與印記不符時,,被告才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并對其他商品進行了清理,。
被告稱,,之所以發(fā)生印記與標簽不一致的情況是因為2008年12月31日國家頒布了《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guī)定及命名方法》,該辦法實行兩年的過渡
期,,從標準發(fā)布之日起兩年后所有銷售到最終消費者的商品都必須完全符合標準要求,。2009年,北京多家首飾專賣機構也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一個啟事,,凡因工藝需要必
須使用焊藥制造的千足金首飾,,為符合國家法規(guī),以足金命名,。
由于原告購買的項鏈是國家出臺新政策之后生產(chǎn)的第一批項鏈,,工作人員疏忽,所以標簽出現(xiàn)失誤,,并不是商業(yè)欺詐,。
■現(xiàn)場特寫:你說我撒謊,我說你訛詐
昨天的法庭上,,面對被告的“辯解”,,原告呂先生和代理人情緒激動,雙方一度“火藥味”十足,在法官的提示下庭審才得以順利進行,。
按照被告的說法,出售給原告的金子本身是千足金的,,只是因為加了焊藥才變成了“足金”,。“你們說使用焊藥制造的千足金首飾以后都標注成足金,,那
在你專柜有沒有上沒有印記是千足金的金項鏈,?”“沒有!”面對法官提問,,被告說,。“他們在撒謊,,我2月份去與他們協(xié)商時,,他們還拿出標有千足金的項鏈讓我換�,!北桓娴脑捯魟偮�,,原告馬上接口。
“如果你這么說,,那我還認為你是在訛詐呢,!他原來買的項鏈是30多克的,要換60多克的千足金,,這不是訛詐么,!”被告不甘示弱�,!叭绻沂怯炘p,,那我為什么只買你一條項鏈,我應該把你的項鏈都買了,!”原告說,。他同時拒絕當庭調解。
■記者探訪:金飾銷售者沒聽說“新規(guī)”
庭后,,被告代理人改口告訴記者,,專柜沒有千足金的說法不準確,“應該說有焊藥的金飾標注足金,,不需要焊藥的金飾可以標注千足金,。”
事實果真如此嗎,?昨天,,記者在庭審后走訪了通州多家商場的黃金專柜�,!拔覀冞@兒幾乎沒有足金的,,都是千足金的,。”某商場的老鳳祥專柜工作人員告
訴記者,。當記者問是否有“焊藥的千足金要標注成足金”的要求,,該工作人員表示,未接到這樣的通知,。而另外一家黃金專柜的銷售人員則向記者解釋,,無論是足金
還是千足金的項鏈多是通過焊藥制成的,只不過有一些焊點多的就標注成足金,,焊點少的就標注成千足金,,普通市民是無法分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