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2010年秋季預測發(fā)布
“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用提高工資的辦法,,比本幣升值更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模型推演后得出的結論,。”13日上午,在新加坡舉辦的“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公共政策論壇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0年秋季預測發(fā)布會”上,,中新兩國經濟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鮮明觀點,。
據了解,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是我國教育部重點課題,,也是我國僅有的利用國際規(guī)范數(shù)理模型預測中國經濟的重點研究項目,由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合作研究,,本次發(fā)布的是2006年以來的第九次預測報告,。
據報告負責人,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陳抗教授介紹,,根據他們的預測,,2010年中國GDP可增長9.84%,但2011年可能回落到9%,;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預計為2.68%,,明年略降至2.04%。今明兩年GDP增速能夠保持高位平穩(wěn),,發(fā)生通脹的可能性不大,。宏觀經濟政策依然應該在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方面加大力度,。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陳抗教授介紹,,這次預測不同于以往之處在于,第一次對某項政策可能產生的效果進行了模擬演算,。在繼續(xù)增加投資對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方面,,模擬演算表明,即使加大貨幣投放,,M2增長20%,,也僅能使GDP增幅提高0.84個百分點。這表明,,投資拉動增長的效應將明顯下降,,而且會導致國民經濟支出結構失衡的局面進一步加劇,投資占GDP比重繼續(xù)上升,,消費占GDP比重繼續(xù)下降,,通脹風險加劇,擠壓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空間,。因此,,必須控制GDP沖動,防止“獻禮經濟”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
報告模擬了在2003年至2009年期間,,工資和本幣幣值分別上升10%的情況,以確認哪種方式能更好地解決人民幣升值壓力問題。結果表明,,雖然提高工資水平和本幣升值都能減少外貿順差,,但是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更有利于縮小中國的貿易順差以糾正外部不平衡,,并且能夠明顯提高居民消費總額占GDP的比重,。
為此,聯(lián)合課題組提出政策建議:不僅今明兩年,,而且在“十二五”規(guī)劃期內,,宏觀經濟決策當局都必須適當控制經濟增長速度,以換取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的空間,;將逐步提高勞工工資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重要切入點。
就上述報告內容,,與會嘉賓進行了熱烈討論,。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鄭永年教授指出,當前中國轉變發(fā)展方式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GDP政績競賽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地方利益沒有與國家整體利益一致,因此必須從戰(zhàn)略高度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理順中央和地方在財政,、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關系,將地方政府職能轉移到公共服務上來,。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張建平博士,、中國外交學院樊瑩教授指出,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是對我國產品,、尤其是加工貿易類產品需求的增加,,不是人民幣匯率問題;而在加工貿易所創(chuàng)造的利潤中,,我國工人工資所占比例過低,,必須在戰(zhàn)略上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會議現(xiàn)場,,在《經濟參考報》總編輯杜躍進的主持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就讀公共管理碩士班的數(shù)十位來自國內各地的官員與演講專家及嘉賓們展開討論。對于,,工資上漲是否會損害我國產業(yè)競爭力,?聯(lián)合課題組的另一位負責人,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說,,為了搞清工資上漲到底有多大空間,模型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職工工資,、尤其是制造業(yè)職工工資的上漲幅度,大大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幅度,,大大落后于我國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工資在很多產品價格中所占比例不到5%,占利潤的比例更是不到1%,,我國制造業(yè)職工工資至少存在50%的上漲空間,。
如何提高職工工資?李文溥建議,,一方面,,要逐步提高職工和工會組織在工資確定過程中的發(fā)言權,改變資方一言堂的局面,;另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資,尤其是提高制造業(yè)的最低工資標準,。不過,,李文溥提醒說:“提高工資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大戰(zhàn)略步驟,關系到宏觀經濟發(fā)展的全局,,要逐步推進,,不可期望過高,也不可一刀切,�,!�
本次會議由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新加坡委員會協(xié)辦。參加會議的還有,,廈門大學副校長李建發(fā),、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陳永財、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新加坡委員會主席陳企業(y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