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移民國家嗎?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不是,。而事實上,德國8200萬人口中,,移民有1500萬,。德國是歐洲移民人口最多的國家,。最大的移民群體是德裔回歸移民,共約400萬人,;其次是土耳其人,,280萬人,其中約一半是在德國出生的,�,!� 德國移民的大量增加緣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德經濟起飛時大規(guī)模招募的“客籍勞工”。從“客籍勞工”的說法就可以看出來,,德國人并不希望這些勞工永久地留在德國,,只想他們在合約期滿后返回本國,。而事實的發(fā)展卻與德國人的初衷相悖,成千上萬的“客籍勞工”留在了德國,,成為永久居民,。由于德國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德國不是移民國家,,聯(lián)邦政府也沒有相應的移民融合政策,客籍勞工無需學德語,,不需要融入主流文化,,其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不受干涉。這使得這些勞工始終停留在社會的底層,,他們的第二代也很難在德國提高社會地位。 一方面移民群體的存在并不斷擴大是客觀事實,,一方面政府與政黨長期不予正視,,缺乏對移民社會融合的準備;與此同時社會民眾特別是下層民眾與移民間的社會,、文化沖突愈加尖銳,,移民問題逐步發(fā)展成為影響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問題,。由此引發(fā)的關于移民問題的各種爭論此起彼伏,從未間斷,�,!� 最新的導火索是由前德國聯(lián)邦銀行董事蒂洛·扎拉青引發(fā)的,,他的一本新書《德國自取滅亡》主張德國推行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只接納有職業(yè)技能的移民,。關鍵是,,扎拉青特別向土耳其和阿拉伯移民“開炮”,認為他們大部分人不愿意也沒有能力融入德國社會,。 扎拉青還批評土耳其和阿拉伯移民懶惰,,沒有積極進取之心,除了做水果和蔬菜零售,,對社會生產力沒有任何貢獻,。相反的,這些人享受的經濟成果和福利卻遠高于平均水平,,從經濟角度考慮,,這些人成為國庫開支的一大負擔�,!� 扎拉青在書中提出了相當多的“挑釁”觀點,,引起輿論大嘩�,!� 這些明顯“政治不正確”觀點自然是遭到公共輿論的猛烈抨擊,。德國總理默克爾迅速表態(tài)說扎拉青的觀點“完全不能接受”,其言論具有歧視性,,阻礙了德國在移民問題上的討論,,“分裂了社會”。德國猶太人和穆斯林社團也紛紛譴責扎拉青的言論,。扎拉青的出言不遜已經讓他失去央行董事的職務,,還面臨著社民黨黨籍不保的后果。 然而道義上的批判不能掩飾德國長期以來移民融入存在的種種問題,。直到21世紀德國政府才醞釀討論第一部移民法,,2005年才正式實施。柏林人口發(fā)展研究所曾經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其他在德國的外國移民相比,,土耳其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程度較差,即便是土耳其移民的第二代,,在融入當?shù)厣鐣矫嬉脖憩F(xiàn)平平,。調查結果表明,土耳其移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其他外國移民,。 因此,,扎拉青的“大嘴”也不是無的放矢,在民眾中也不乏支持者。他的新書上架幾天之內就已售完,,出版社加緊趕印也供不應求,。德國收視率最高的私人電視臺RTL的一次民調顯示,22%的受訪者認為扎拉青的觀點“完全無法接受”,,61%的人“部分接受”扎拉青的觀點,,9%的人甚至表示“完全同意”。另據(jù)德國《圖片報》報道,,在該報關于扎拉青的一個網上民意測驗中,,竟有90%的讀者表示支持扎拉青�,!睹餍恰分芸龅囊粋民意測驗中,,也有49%的受調者表示同意扎拉青的觀點,51%持反對意見,。有評論說,,扎拉青可能引發(fā)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辯論。然而,,“扎拉青之辯”能否推動德國移民融入進程向更積極的方向轉變,,也還是個未知數(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