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購物經濟學》
(日)吉本佳生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1月
小轎車,,微型車,,現(xiàn)在買哪個最劃算?麥當勞的價格也不同,,去哪兒吃最低價,?這年頭什么都讓人費盡思量,,即便你腰纏百萬貫。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暗訪與調查世界各地企業(yè)之后,,為你揭開星巴克,、麥當勞、大超市,、“意大利制造”等等背后的價格秘密,。讓你透過經濟學的慧眼,從此將購物的實惠與樂趣并存,!
作為和人員移動有關的話題,,公司挖墻腳的例子也耐人尋味,,此例曾在2008年6月12日NHK早間新聞里做過專題報道。在“跳槽”變成理所當然的日本,,企業(yè)間的人才爭奪變得越發(fā)激烈,,把對手公司里的整個部門“挖”過來的事例也日益增多。
新聞中報道了,,“某公司某部門包括部門經理以下的37個員工全部被另一家公司挖走的例子”,。這些年,企業(yè)間并購(M&A)的攻防策略經常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它和公司挖墻腳的現(xiàn)象又有著什么關系呢,?讓我們用虛構的例子來了解一下。
假設禿鷹公司伺機收購凹凸公司,。凹凸公司內部共有4個部門:A部門的效益最高,,效益低的B、C部門在苦苦掙扎,,而D部門則是完全虧損的狀態(tài),。禿鷹公司第一個收購方案的內容所示,在收購凹凸公司后,,保留高效益的A部門,,出售效益低的B、C部門,,清理掉赤字的D部門,。
凹凸公司反對此方針,采取了防御收購的措施,,結果阻止了禿鷹公司的收購,。然而,如果凹凸公司的A部門,,效益高的原因是歸功于所屬員工的能力的話,,那么禿鷹公司還有第二個方案可以達到和第一個方案同樣的效果。就是像剛才新聞里報道的那樣,,將A部門的員工一起挖過來,。
實際上,這種做法在日本公司里出奇的有效,。如果工資不是按照創(chuàng)出效益的高低來決定的話,,A部門的員工肯定會抱怨,,“自己給公司帶來了大量的利潤,,為什么卻和效益低、虧損部門的工資相差無幾(或者是完全相同)呢,?”
禿鷹公司在談判時,,如果答應在跳槽后,,提高所有人的工資和職位的話(比如說,答應部門經理升為副總,,科長升為部門經理,,并且提高30%的工資),那么挖取整個A部門員工的成功率會相當高,。其中,,特別是在部門經理和骨干員工答應的情況下,剩下的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同意,。因為誰都會想,,“在公司創(chuàng)收的主要成員離開后,留在凹凸公司會十分危險,,還不如一起被挖走合算,。”
在第二個方案中,,雖然禿鷹公司要對A部門員工支付高工資,,但和第一個方案相比,可以節(jié)省出售,、清理其它部門的相關費用,,特別是在裁掉D部門員工時支付的退職津貼。對于禿鷹公司來說,,與其花費這些多余的費用,,還不如給今后能為公司作出貢獻的A部門員工多付一點工資。
據(jù)說,,在出版行業(yè)經常運用這種挖走整個部門的方法,。因為編輯、出版書籍和雜志的工作,,員工的能力直接決定了所屬部門業(yè)績的好壞,。因此不用進行繁瑣的收購,直接挖取部門的做法,,正好符合出版工作的特性,。
禿鷹公司用高工資挖取整個A部門的做法,還可以認為是套利交易的一種,。因為和A部門員工的能力相比所得到的工資(勞動的價格)過低,,所以產生了套利的機會。
現(xiàn)在,,企業(yè)并購的報道頻繁出現(xiàn)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雖然有許多公司采取了防衛(wèi)措施,但就算保住了公司的性命,,只挖取優(yōu)秀部門的做法也是防不勝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