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生活是一種態(tài)度 |
|
托尼·布萊爾: 讓我們共同選擇低碳生活 托尼·布萊爾,這位英國前首相2007年離開唐寧街后,,并沒有像有的前首相那樣接受終身貴族頭銜,,把自己拴入英國上議院,而是將生活重點放在了 巡回演講上,,向人們 倡導他的環(huán)保理念,。 該如何減少 二氧化碳的排放? 布萊爾給出的回答 是:尋找經濟發(fā) 展和環(huán)境保護 之間的平衡,。 |
“低碳生活是什么,?”
筆者問環(huán)保工作者蔣儼。 “其實低碳生活方式包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tài)度,,而不是能力。每個人都應該注意節(jié)電,、節(jié)油,、節(jié)氣,從點滴做起,。我的朋友們有了低碳觀念后,,慢慢養(yǎng)成了好習慣,還影響了周圍的朋友,�,!笔Y儼舉例說,一天,,她的同事姚越邀請一位做電器的朋友去吃麻辣香鍋,。吃飯前,姚越從包里取出自備筷子,。不料,,做電器的朋友也掏出自備筷子說:“哎,被你影響太深了,,周圍的朋友出門都習慣自帶筷子了,。” |
低碳不會降低生活質量 |
有人認為,,最貧窮,、最不發(fā)達的國家,人們消費少,、沒車開,、交通困難,當然是低碳狀態(tài),。發(fā)達國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質量的生活。存在這種誤解,,是因為公眾只看到表面現象,,在較高發(fā)展水平情況下也可以是低碳的。在使用核能為主的法國,,人均碳排放比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歐國家絕大部分依賴可再生能源,丹麥基本上是風電,,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電。這些國家碳排放很低,,但生活水平很高,。 | |
|
 |
|
改變不良消費嗜好
注重“低碳”細節(jié) |
|
 |
近年來,,在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綠色環(huán)保等理念影響下,,很多城市居民已自覺從節(jié)電,、節(jié)氣、廢物再利用等細節(jié)入手,,自覺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開始了低碳生活。這些自覺的嘗試為實現低碳生活提供了可貴的“樣本”,,但更多的城市居民還存有粗放生活方式以及“過度消費”,、“面子消費”等不良消費嗜好,成為全面實現低碳生活的“攔路虎”,。
|
走進低碳生活要破解三大困惑 |
在氣候壓力日趨加大的今天,,發(fā)展低碳經濟、開展低碳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低碳生活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共識,。然而,記者在眾多城市采訪過程中,,一些市民乃至政府部門官員對實現低碳生活還普遍存有三大疑惑,亟待各方努力,,共同破解,。 | |
|
|
低碳消費:低碳經濟的根基 |
|
低碳生活的成本 對這個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來說,要實現碳中和,,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比這個宏大的項目更好,,更實用。但公眾似乎對“義務植樹”這樣的活動沒抱什么熱情,,潮流人士和富裕階層對時髦的口號更感興趣,,也更愿親身踐行,比如,,低碳生活,。 盡管低碳正在被描繪 為一種時髦而有道德 的生活方式,每一個 準備踐行低碳生活的 潮人還是應當知道,, 過一種低碳生活,,要 付出高昂的成本。 |
中國的低碳經濟之路,,已經走過了政策宣誓,、市場炒概念的階段,政府開始在實踐中謀篇布局,,企業(yè)也開始務實親為,,挖掘低碳發(fā)展背后的經濟收益,。依靠低碳式發(fā)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思路已經日漸清晰。 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社會普羅大眾的我們,,雖已聞低碳經濟呼嘯而來之風,但卻不見其金戈鐵馬之身影,。節(jié)能降耗的理念雖拜政府大力引導所賜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但政府花大力氣推進的“限塑令”在實際推行過程中障礙重重、大打折扣,,不得不讓我們清醒:這種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 |
實現低碳生活工程尚需政府“穿針引線” |
相關人士認為,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公眾個人的“小問題”往往因人口眾多變成環(huán)境“大問題”,。當前通過實現低碳生活,減少每個人的碳排放,,已成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fā)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貢獻的重要內容。作為一項社會工程,,全面實現低碳生活不僅要靠城市居民的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從中穿針引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