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調整,源于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 調整的力度,,取決于我們對經濟形勢嚴峻性的清醒判斷。

宋嵩 繪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本月初,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措施,未來兩年投資將達4萬億元,,出手之快,、出拳之重,為多年來所少見,。 從年初的防過熱,、防通脹,到年中的保發(fā)展,、控物價,,再到年末的擴內需、促增長,,一年下來,,宏觀經濟政策多次調整。 政策調整,,是不是過于頻繁,?調整力度,是不是用藥過猛,?一些讀者產生了這樣兩個疑問,。 回答第一個問題,要從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說起,。 2008年是個很不尋常的年份,。 國內經濟形勢跌宕起伏。年初,,
經濟過熱苗頭顯現(xiàn),,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雙防”成為首要調控任務,;年中,,GDP增幅回落,物價壓力稍緩,,“一保一控”成為關注焦點,;年末,投資,、出口增速下滑,,部分企業(yè)經營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擴大內需,、促進增長,成為當務之急,。 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上半年,美元持續(xù)貶值、石油價格高企,、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通貨膨脹嚴重。下半年,,金融危機繼續(xù)深化,、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并進一步向全球擴散,。在全球性的危機面前,,中國必須果敢抉擇,政策調整勢在必行,。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國經濟的關聯(lián)度、依存度日益提高,,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都難以獨善其身,。中國作為新興發(fā)展中大國,宏觀經濟走勢不能不受到全球經濟大氣候的影響,。趨利避害,因勢而導,,是應對形勢變化的明智之舉,,是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 調控目標的及時調整,,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科學把握,,體現(xiàn)了宏觀經濟政策的靈活審慎,。 我們再來探究第二個問題:調整力度,是不是用藥過猛,? 政策調整的力度,,取決于我們對經濟形勢嚴峻性的清醒判斷。 從年初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到年末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果斷調整表明,,我們認識到,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出手快,、出拳重。 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其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實屬罕見。中國出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大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出口訂單的減少、企業(yè)利潤的萎縮,,都比亞洲金融危機時更為嚴重,。 再加之雨雪冰凍、汶川地震的影響,,都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zhàn),。盡管GDP仍然保持9.9%增速,盡管投資,、消費,、出口仍然保持較高增長,盡管經濟發(fā)展的基本面仍然未變,,但不容忽視的是,,受到外部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經濟增速開始出現(xiàn)下滑趨勢,。9月份以后,,特別是進入10月以來,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 面對瞬息萬變的形勢,,見事遲,行動緩,,就有可能貽誤時機,,釀成后患。如果不出重拳,、不下猛藥,,也可能陷入困境。 更重要的是,,對中國這樣一個仍然欠發(fā)達的人口大國而言,,不管什么時候,不管困難多大,,發(fā)展始終是第一要務,。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國家才有財力解決民生問題;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企業(yè)才有崗位緩解就業(yè)壓力,;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百姓才有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因此,,面臨當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在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增加投資,,擴大內需,,促進增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經濟增速下滑,,防止出現(xiàn)大的波動,。 當然,在保增長與防過熱之間,,在保增長與穩(wěn)物價之間,,在保眼前增長與保長遠發(fā)展之間,在擴大投資與刺激消費之間,,在拉動內需與外貿轉型之間,,我們還要找好平衡點、打好組合拳,,真正促進經濟平穩(wěn)健康,、又好又快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