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之一,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上調成為現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fā)出通知,,將從
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部分紡織品及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至14%。
出口退稅提高的實質是通過增加稅收補貼來鼓勵企業(yè)出口,并最終提高企業(yè)出口產品的盈利能力,。這一政策所針對的是國內出口產業(yè)的經營困境。在日前剛剛結束的第104屆廣交會上,,參會的歐美客商較上一年驟減,成交量銳減,、成交價格明顯下降,,出口企業(yè)困境可見一斑,。 事實上,,制約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因素分為內外兩個部分,。面對海外市場的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全球市場需求減弱的問題,,國內調控部門并不具備主動調控的能力,類似針對出口企業(yè)的退稅政策更像是被動的挽救性措施,。但正所謂經濟因素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海外經濟衰退風險把國內自身經濟增長問題推上了前臺,。近期,各界對于通過拉動內需來啟動國內經濟增長動力,,并以此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建議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所以,,下一步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才能夠有效實現這一政策目標。 其實,,宏觀調控政策主要就是兩個政策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前者歷經兩次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后,降息周期已經得以確定,。然而貨幣政策從出臺到政策效果顯現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的時滯,,這對于大量已經陷入困境的企業(yè)而言,顯然遠水難解近渴,。正因如此,,財政政策被各界寄予了更大的期望,,上調出口退稅率的本質上也正是財政政策的范疇,。而從政策惠及的產業(yè)范圍和實質經濟拉動的效果看,,單純的一項出口退稅政策還遠遠不夠,。對于實質性啟動內需而言,,增值稅的全面轉型和個稅起征點的提高才是更加有效的選項,。 與出口退稅政策效果受制于海外市場不同,增值稅全面轉型每年能夠給國內企業(yè)直接減免稅收1500億元以上,,而個稅起征點提高則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繼而能夠帶動全社會消費需求的提高,。前者大大減輕了企業(yè)經營的現實負擔,而后者則為企業(yè)的市場銷量帶來增量,,兩者間的良性運作和循環(huán)最終能夠為中國宏觀經濟抵御外部環(huán)境困擾、實現軟著陸奠定有力的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面對境內外經濟形勢的諸多不利問題,,把“保增長”作為首要政策議題已無異議,,但是在具體政策工具的選擇上,仍然需要以尊重市場規(guī)律,、符合科學發(fā)展為基本原則,,行政力量不能超越市場邊界,、直接介入經濟建設,,否則,,長期經濟社會福利難免受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