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開發(fā)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于1984年特別為經濟參考報撰寫的題詞。作為創(chuàng)刊于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內第一張專業(yè)性財經報紙,,經濟參考報近30年來一直站在改革開放報道領域前沿,,為推動我國的各項改革事業(yè)特別是經濟領域改革鼓與呼,,不少反映改革開放的重要報道、探討改革進程的文章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至今讀來仍然回味無窮,。借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機,我們精選部分老報道呈現(xiàn)給讀者,,共同重溫那些已經走過的難忘歲月,。
作者:陸亨俊
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去年寫了一本《大趨勢》的書,提出“我們仍然認為自己是生活在工業(yè)社會里,,但是事實上我們已經邁入了一個以創(chuàng)造和分配信息為主的經濟社會,。” 1950年,,美國只有17%的職工從事信息工作,,而現(xiàn)在卻有60%的人涉及信息工作。例如程序設計師,、職員,、秘書、管理人員,、政府官員,、銀行家、工程師,、股票經紀人,、保險業(yè)和會計人員、記者以及某些教師,,而在制造業(yè)的工人只占整個勞動力的13%,。 在信息社會里,“知識生產力已經成為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知識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工業(yè),這個工業(yè)提供經濟社會生產所需的重要資源”,。在信息社會里,,價值不是隨勞動而增加,是隨知識而增加,。值此美國海外市場日益萎縮之際,美國公司卻能毫無困難地銷售他們的技術知識,、他們的專家見解和他們的管理藝術,。從這一點就可以了解知識在今天的價值了。 農業(yè)社會時間以“過去”為主,,農民根據過去經驗知道如何播種,、收割,、儲藏;工業(yè)社會時間以“現(xiàn)在”為主,,生產,、出售、就事論事,。在信息社會里,,時間以“未來”為主,我們必須根據現(xiàn)在的情況,,預測未來,。 今日的信息企業(yè)已經成為全美國最重要的行業(yè)。例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所有的電腦公司,、廣播公司,、出版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等,。這些行業(yè)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時間花在處理信息上,,而國內和全球市場都要購買他們所生產的有價信息。 現(xiàn)在應該大力投資和發(fā)展這些企業(yè),。 1983.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