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娃娃奶粉,、毒粉絲,、毒大米,、蘇丹紅,、紅心鴨蛋、福壽螺,、多寶魚……一系列令人揪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頻頻見諸報端之后,,食品安全法草案終于在千呼萬喚后閃亮登場,。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4月20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在這部食品安全大法中,,地方政府負監(jiān)管總責,、食品違法假一罰十、違法行為處罰標準提到10-20倍等剛性標準,都將成為遏制食品違法行為的亮點條款,。 其實,,早在今年兩會上,食品安全就成為最受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話題之一,。而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其作為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也證明了國家以民生為首重的決心,。業(yè)內人士及普通市民熱議新草案,雖然對此大多肯定,,但質疑的聲音和建設性的意見也同樣存在,。
縣級以上政府為轄區(qū)“大總管”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中未依照本法的規(guī)定履行職責,本行政區(qū)域一年內多次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由監(jiān)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法對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 以往我國食品監(jiān)管的部門很多,很多職能交叉重疊,,且多頭管理之下容易造成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被稱為是從農田到餐桌涉及職能部門最多、責權利最難扯清的監(jiān)管領域,。重慶市副市長謝小軍就表示,,食品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采用分段管理。在這個監(jiān)管過程中,,如果協(xié)調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有些地方交叉重合,有些地方又措施缺位,。 而在新草案中終于確定了誰是“大總管”,。草案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qū)域的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負總責,,統(tǒng)一領導,、協(xié)調本行政區(qū)域的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協(xié)調機制,;統(tǒng)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fā)事件應對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 不過,也有企業(yè)認為,,這一“統(tǒng)管”還是過于籠統(tǒng),,以前分散的職權如何重新整合分配,仍沒有提到,。 新草案對“大總管”也提出了處罰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中未依照本法的規(guī)定履行職責,,本行政區(qū)域一年內多次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由監(jiān)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法對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 不過,,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這個“多次”表達含糊,認為這樣的處罰門檻顯然低了些,。對于食品安全,,我們也許應該“零容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消費者買假貨可要求賠10倍
「食品經營者以假充真或者銷售不安全食品,,除賠償消費者的損失以外,消費者還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萬一買到了不安全食品,消費者最想知道的,,是自己能獲得多少賠償,。 在新草案中就規(guī)定,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法規(guī)定,,給消費者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食品經營者以假充真或者銷售不安全食品,除賠償消費者的損失以外,,消費者還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不過市民王小姐告訴記者,如果她喝了一杯不衛(wèi)生的豆?jié){導致腹瀉,,按照價款的10倍來賠償,,二三十元似乎還是無濟于事,。所以她建議在食品安全賠償方面設置一個底線,比如說1000元——食品經營者以假充真或者銷售不安全食品,,除賠償消費者的損失以外,,消費者可以要求其至少賠償1000元,;如果價款的10倍超過1000元,,則按價款的10倍賠償。因為,,即便是小本經營的早餐、小吃,,經營的產品也關系到大家的身體健康,,也應該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 一家大型合資食品企業(yè)的負責人也表示,這樣籠統(tǒng)地定個10倍不大嚴謹,,因為產品的價格差別很大,倒不如設定一個賠付底線和參考最大處罰額度,,法院可根據產品的定價和造成的實際后果判定賠償數,這樣比較合理,。 另外,,新草案對食品安全的違法者加大了懲處力度,。對于無照非法經營罪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食品原料等物品,,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并處10萬元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罰款。 而在現有的《食品衛(wèi)生法》中,,處罰則簡單得多,,只是“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不過,,在食品從業(yè)人士阿軍看來,,對食品監(jiān)管上游的嚴格效果要好于下游的重罰�,!坝行┦称钒踩鹿室坏┽劤�,,就可能造成嚴重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乃至公共安全等不可逆轉的后果,所以即便是事后對肇事者罰得再重,,對那些既成事實的損害來說也無濟于事,。”阿軍還說,,比如像用工業(yè)原料生產食品,,或生產經營營養(yǎng)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嬰幼兒主輔食品等違法行為,其中有些損害不是立即,,而是慢慢出現的,,到發(fā)現時已為時已晚,消費者要付出昂貴的健康代價,。所以,,對這些食品違法行為立足于事前防范與及時發(fā)現,顯然比單純在事故已經釀成之后再進行重罰更為緊要,。
食品召回制度被草案明文確立
「食品生產者發(fā)現其生產的食品不安全,,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消費者停止使用該食品,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并記錄召回情況,�,!� 新草案將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是草案的又一大亮點。要求食品生產者發(fā)現其生產的食品不安全,,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消費者停止使用該食品,,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并記錄召回情況,。 食品經營者發(fā)現其經營的食品不安全,,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消費者停止使用該食品,,并記錄通知情況。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召回的食品應當采取銷毀,、無害化處理,,防止該食品再次流入市場。 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應該是為減少消費者的損失著想,,不過有市民擔心草案將銷毀召回食品的責任交給生產經營者,,他們會不會為了避免更大的經濟損失而像那些收集過期藥品的黑心商家一樣,比如說把保質期重新噴碼,,或者重新加工,再賣到監(jiān)管難度較大的早市或者農村市場呢,? 食品行業(yè)的李先生認為,,如果僅靠企業(yè)自己發(fā)現食品不安全而主動召回,以當今國內企業(yè)的社會道德感看,,還有難度,。 李先生建議相關條款應該改為“對于召回的食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需召回的食品采取銷毀,、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防止該食品再次流入市場,相關費用由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
[重點]
制定了統(tǒng)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目前,,我國食品標準不統(tǒng)一,且標準中一些指標不夠科學,,對有關食品安全性評價的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草案中規(guī)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zhí)行的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地方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有關食品的強制性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guī)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要求,;對與食品安全、營養(yǎng)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wèi)生要求等內容,。
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jiān)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證明食品不安全,,需要修訂,、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部門應當立即修訂,、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在新修訂、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公布實施之前,,國務院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 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可能發(fā)生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由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門予以公布,。 食品安全信息不得瞞,、謊報國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tǒng)一公布制度。對于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和其他可能引起消費者恐慌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tǒng)一公布的其他信息,,由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門統(tǒng)一公布。其影響限于特定區(qū)域的,,也可以由有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公布,。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jiān)督管理信息,。 公布的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準確,,并對不安全食品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避免引起消費者恐慌,。公布信息的部門應當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報告,、通報食品安全信息,不得隱瞞,、謊報,、緩報。 違反本法規(guī)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給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捏造并散布虛假事實,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商業(yè)信譽,、食品聲譽,,造成損失,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損害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