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fā)出通知:自2008年9月1日起實施新的汽車消費稅政策。具體措施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車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稅率由15%上調至25%,4.0升以上的稅率由20%調整至40%,;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汽車,,稅率由3%下調至1%。
調整汽車消費稅的目的在于抑制大排量汽車,,鼓勵小排量汽車,,以促進節(jié)能減排,但是,,政策能否起到“抑大揚小”作用頗堪疑問,,主要原因就在于,汽車消費格局受多方面影響,,憑借個別政策勢難單兵突進,。 新政策的大棒指向排量3.0升以上汽車消費領域,,但是目前主流市場集中在1.0升至2.0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國產3.0升以上排量乘用車產銷規(guī)模僅占國產乘用車總量的0.4%,,而進口大排量汽車的數量也不多,。總體數量也不多,,銷量有所減少也不足以改變總體格局,。另一方面,對1.0升以下的小排量汽車而言,,稅率減少后充其量也就少了幾百塊錢,,對改變消費者購買行為誘惑力實在太小。 就此而言,,欲借汽車消費稅作為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杠桿,,若不觸及市場主流車型(1.0升~3.0升,稅率5%~9%),,則根本起不到多大效果,。但動真格的話,估計政策反彈和市場反應也會很厲害,。這大概也是新稅率避重就輕的原因所在,。 更何況,,影響購車行為的因素很復雜,消費稅甚至談不上是重要影響因素,。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樣,,購車時根本沒注意或者不在乎汽車消費稅多少。這一來在于,,汽車消費稅屬于價內稅,,相應成本已包含在消費者總體價格考量之內。二者,,汽車消費稅屬于一次性稅負,,對消費選擇的影響遠遠比不上油價、養(yǎng)路費,、車船稅,、車險等長期成本的影響大。所以,,我們才會看到,,2006年汽車消費稅調整后,小排量車市場份額由6.5%尷尬地下降到3.1%,,縮水一半多,。 還要看到,買豪華車的人和買普通車型的人,,其消費心理完全不一樣,。打個比方,準備買悍馬的老板,,總不會因為消費稅增加轉而去買奇瑞QQ吧,?實際上,小排量車型目前在國內,,一直就被當作是過渡性消費,。購買小排量的消費者,基本上不是從節(jié)能減排考慮,,而是從經濟承受角度考量,。環(huán)保的汽車消費理念,在中國還遠遠沒有成型,。 所以說,,汽車消費稅政策用意再好,恐怕也是獨木難支,。況且這根獨木支撐的地方完全不對,。問題是,如果難以達到政策目標,,新汽車消費稅除了可能增加稅收,,還能起什么作用,?實際上,“抑大揚小”,、節(jié)能減排可堪利用的政策杠桿并不少,。比如,各類車型的消費者稅費負擔(比如養(yǎng)路費,、過路費,、交強險)大致差不多,在這上面就還有不少文章可作,。依我看,,就是鼓勵政府用車使用小排量車型(盡量減少寶馬車開道的浪費現象),恐怕也比汽車消費稅來得直接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