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0-15 作者:慕毅飛 來源:紅網(wǎng) |
|
|
繼廣州等城市之后,,杭州已啟動限用電動自行車的立法程序了(10月13日《現(xiàn)代金報(bào)》),。只是限用了電動自行車,,是否就能改善杭州的交通狀況,?這恐怕會有一番關(guān)于限用電動自行車的民生博弈,。 根據(jù)統(tǒng)計(jì),,杭州人出行,,73%選擇的是自行車,,其合理性不外有三:一是私家車還沒有普及到大多數(shù)人可以放棄自行車的地步,二是公交車還沒便捷到可以取代自行車的地步,,三是杭城還沒有擴(kuò)大到騎自行車力所不能及的地步,。而在靠自行車出行的人中,電動自行車的擁有量已接近63萬輛,,并正以每年10萬余輛的數(shù)量遞增,,其合理性也不外有三:一是不必承受私家車的費(fèi)用之負(fù),二是免受公交車的蝸行之罪,,三是減輕了自行車的踩踏之累,。再加上電動自行車有機(jī)動車的便捷,卻沒有上牌,、年審,、交強(qiáng)險(xiǎn)之類的麻煩與負(fù)擔(dān);價格又便宜到只有高檔自行車的兩三倍,,在自行車頻頻丟失的情況下,,購置一部電動自行車,就成了大多數(shù)市民理由充足的出行選擇,。 當(dāng)60多萬輛電動自行車穿行于杭城的時候,,人行道、機(jī)動車道和非機(jī)動車道就開始變得險(xiǎn)象環(huán)生,。限定“20碼”的車速,,它可以提至“40碼”;沒有交強(qiáng)險(xiǎn)的保障,,事后急救變得無人埋單,;廢舊電池?zé)o法處理,造成新的污染……本該屬于清潔能源的電動自行車,,一在城市現(xiàn)身,就帶了一身病�,,F(xiàn)在弄得要立法叫停了,,肯定已讓人忍無可忍。 但以每年平均增加10萬輛計(jì),,電動自行車在杭州穿行的時間,,至少在6年以上。這6年杭城的交通狀況,,是否有過讓人遠(yuǎn)離電動自行車的改觀呢,?譬如讓公交車變得更為便捷,譬如興建地鐵,,譬如更好地解決擁堵……這從最終要立法禁行電動自行車的情況看,,似乎沒有根本的改觀,。那么,是否有過興利除弊,,讓電動自行車變得安全而綠色呢,?譬如有效限定時速,譬如劃定電動車專用道,,譬如解決廢舊電池的回收……這從最終要立法禁行電動自行車的情況看,,同樣未能解決。 兩害相較取其輕,,既然要立法限用電動自行車了,,自然就有它立法的道理。但事關(guān)60多萬人的出行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讓他們買私車家,未必都有錢,,真要都買了,,杭城的交通可能會更糟;讓他們都改坐公交車,,未必可行,,既未必會有足夠數(shù)量的公交車,又未必會有足夠便捷的行車速度,,因?yàn)槭紫纫春汲悄懿荒軇澇龉卉嚨膶S玫�,;讓他們從此改騎自行車,幾乎不可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道理不難理解,。此外呢,?新買的電動自行車,總能騎幾年的,。立法禁行,,也不該讓立法前買的車,立馬成為一堆廢鐵,。究竟會采用時間上的過渡,,還是實(shí)施折舊上的補(bǔ)償?恐怕也該是不容回避的民生博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