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7-13 作者:正榮 來源:現(xiàn)代快報 |
|
|
昨天有兩條關于深圳的新聞,,合起來看,讓人有點五味雜陳的感覺,。 一是房價的瘋漲,。7月12日的《南方周末》報道,,18個月以來,深圳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房價狂飆:平均房價從2005年的7000元/平方米上漲到近16000元/平方米,,僅今年頭6個月,,房價就上漲了50%。
二是深圳人均GDP又創(chuàng)新高,。7月12日的《中國新聞網》報道,,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發(fā)布“效益深圳”統(tǒng)計指標,2006年深圳人均GDP為每人8800美元,�,!靶б嫔钲凇本C合指數比2005年上升了五點七個百分點。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深圳人,,看到這樣的兩條新聞應該會有一種悲喜交集的感覺吧——人均GDP又創(chuàng)新高了,,通常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的錢袋子又鼓了一些,這可謂小喜,;但轉過頭來看看瘋漲的房價,,不僅又要倒吸一口涼氣:房價今年頭六個月就漲了50%,這可比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快得太多了,。剛剛被人均GDP創(chuàng)新高勾起來的一點點歡喜勁頭,,剎那間就被癲狂的房價沖得無影無蹤,此為大悲,。 我知道,,人均GDP創(chuàng)新高、平均工資大幅增加之類的數據歷來是被當作政績宣揚的,。但在這個房價,、物價飛漲的年代,脫離漲價背景來宣揚這些增長的數據,,實在談不上有絲毫的意義,。經濟學上有一個“相對購買力”的概念,就是用來衡量居民收入的實際價值的,。 如果把這個概念運用到人均GDP創(chuàng)新高和房價瘋漲的對比中去,,我們就能很輕易地得到一個令人悲哀的結論:雖然人均收入在增加,但房價上漲的速度更為驚人,,兩者對比,,老百姓的“相對購買力”不是增強,而是大大減弱了,。 無論如何,,房子是終歸要買的,,但你如果發(fā)現(xiàn)收入的增加遠遠比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你離安家的夢想越來越遠的時候,,會有怎樣不可名狀的焦慮? 好話往往很能迷惑人,,數據這個東西也是這樣,,它在很多時候,也是很能迷惑人的,,尤其是在它被刻意選擇了之后,。我一直在想,有關部門發(fā)布平均工資和人均GDP增長數據的時候,,為什么不愿把這些數據跟飆升的房價,、醫(yī)療費用、教育費用掛起鉤來,? 不過想來那些部門是不愿意這么做的,,最簡單的例子是,如果把這些數據與房價掛鉤,,那這些看似光鮮的數據將會失去“政績宣揚”的意義——房價漲得那么快,,收入就增加那么一點點,政府部門怎么還好意思來宣揚,。 但數據的功能是要讓人們知道真相,,倘若有關部門有脫離“數據政績”的勇氣,那么,,讓“增長的數據”和“增長的物價”掛起鉤來,,讓人們在數據的對比中了解到全部的真相,必然是今后數據發(fā)布的一個改革方向,。 回到深圳此次發(fā)布的人均GDP數據上來,,“效益深圳”對老百姓來說是沒什么意義的,如果將人均GDP增長與房價瘋漲結合起來,,搞一個“負擔深圳”的數據,,也許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