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新京報和中國青基會聯合發(fā)起的“奧運夢同心圓”公益活動啟動,6省貧困地區(qū)體育教育現狀系列報道陸續(xù)見報,。其中一些細節(jié),,觸動人心。 在云南省楚雄州,,發(fā)窩鄉(xiāng)是全縣惟一財政零收入的地方,自從地震毀了水泥乒乓球臺后,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已經有12年沒有見過乒乓球臺了,;小石橋小學僅有3個漏氣的籃球,孩子們難以進行正常的籃球運動,。 由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主持的《希望小學體育運動環(huán)境調查報告》顯示,,談及對奧運會的認識時,6.8%的孩子認為奧運會“那是城里人的事情,,離我們很遠”,,3.6%的孩子認為奧運會和自己沒有絲毫關系;有近兩成孩子不知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時間和地點,,只有46.5%的孩子準確說出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 的確,,作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體育盛會,,國際奧委會也從來沒有賦予奧運會扶貧的具體使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當北京作為中國的現代化城市成功舉辦奧運會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其他城市,,就沒有參與分享的機會,一些鄉(xiāng)村角落里的孩子,,仍然默默地使用著漏氣的籃球,,或者打谷機芯制成的舉重杠鈴。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卻無法成功地傳播奧林匹克精神。 將奧運會作為中國體育教育的一次公益契機,,這是符合中國當前國情的行為,。尤其是我們注意到,在中國城鄉(xiāng)中小學體育教育水平差距較大,,許多鄉(xiāng)村學校體育設施很不完善的時候,,體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已經成為制約教育普及和基層教育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大量的希望小學僅僅只有簡單的體育概念,,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吉祥物,。孩子們沒有見過乒乓球臺,只能靠塑料袋制作足球,。 其實當談到奧林匹克教育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在最廣泛的群體中間傳播奧林匹克精神,讓他們了解“更高,、更快,、更強”的宗旨,推廣“重在參與”的思想,,這也是中國主辦奧運會的一個根本目標所在,。但是這種崇高的精神,往往需要通過具體的目標來實現,。而讓奧林匹克精神跟隨著最簡單的也是最有必要的體育設施走遍中國,,就不失為一種奧林匹克教育的好方式。 體育教育是青少年發(fā)展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巨大落差最終會導致地區(qū)發(fā)展差異擴大,。的確,地區(qū)發(fā)展有先后,,但是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先后,,享受體育資源的權利也沒有先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除了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之外,,公眾對于邊遠地區(qū)孩子們的關心和幫助,,也幫助全國體育教育能夠獲得基本平等的起跑線。 我們常常擔心,,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差距和貧富差異將會越來越大,人們在擁有社會資源方面的距離也會越來越懸殊,。那么奧運會則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有所作為的契機,,至少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拉近邊遠山區(qū)孩子們與奧運會的距離,。一個能夠成功籌辦奧運會的民族,,必然是一個能夠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的民族。而一個愿意對自己未來負責任的民族,,才能成功籌辦奧運會,。 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愛心,也不缺乏公義,,我們需要的是更多能夠將各種愛心整合在一起的機會,,更多公眾信得過的平臺。 奧運會籌辦過程中的奧林匹克教育,,正有成為這種機會的潛質,。如果我們能夠抓住奧林匹克教育這樣一個機會,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對賽場之外的關注中來,,那么無論我們在2008年的賽場上取得什么樣的成績,我們都是奧林匹克的大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