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新聞網5月13日刊登文章,原題為《中國經濟的“超日”喜憂參半》,,摘要如下: 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9%,,這是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最快增長幅度,。在此基礎上,二季度經濟可能放慢點步伐,。權威的國家信息中心也預計說,,二季度中國國民經濟將走向全面恢復,工業(yè)生產與三大需求保持高水平,,預計GDP同比增長10.7%左右,。 二季度經濟保持雙位數增長,除了消除經濟再下滑的心理陰影,,也將結結實實地推高中國經濟總量,,帶出一個經濟“超日”的話題。 在2009年,中國官方公布的GDP總額為4.91萬億美元,,而同期日本公布的GDP總額為5.07萬億美元,。中日兩國GDP總額相差只有0.16萬億美元。中國今年一季經濟以11.9%高速增長,,而據日本內閣府的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增長也罕見地加快,實際GDP增長的預測為2.42%,,較之前預測0.9%的增長率有大幅提高,。 這樣,兩國GDP總額的差距再進一步拉近,。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有望保持雙位數增長,,而日本因為債務問題,可能影響經濟的復蘇,,甚至有人說日本可能成第二個希臘,。因此,二季度中國經濟“超日”看似已成定局,。 中國經濟一旦“超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后,可以帶來之喜,,顯而易見,;但重點應看到的,可能還是由之帶來之憂,。 首先一憂,,是如何看待這“老二”的質量和數量。以數量來說,,要看兩點,,一是中國經濟總量有沒有水分,“超日”不應當是水分之超,。但“超日”之后,,如擠干一點,中國經濟總量也超得不多,。第二,,中日兩國經濟總量數字外,兩國分別有多少人口,?兩國的人均GDP是多少,?一定要認清楚的是,總量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等于人均的第二經濟體,。 再一憂,,是中國雖成第二大經濟體,但絕非第二經濟強國,。緊貼在美國身邊,,將更感受相斥之力。而超過諸國之后,,也同樣將更感受他國壓力,,包括非洲各國。 還有一憂,,是中國不僅有GDP總量與人均的差距,,也有GDP總量上升后的外部壓力,還有內部發(fā)展壓力�,,F在經濟發(fā)展到了轉折關頭,,迫切需要轉變發(fā)展方式。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后,,諸憂難解,。此時的中國,所要走的路仍然漫長,,但有四個字需要謹記,,那就是“以日為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