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深圳市民楊靚上網(wǎng)查看法院執(zhí)行信息時發(fā)現(xiàn),去年已經(jīng)與自己打了兩場官司的對方房主,,在還未執(zhí)行法院判決結(jié)果的情況下,再次將自己起訴到了法院,。
去年4月,深圳房價高企之時,,楊靚夫妻商量買了一套房子。沒想到的是,,房價經(jīng)歷了過山車似的攀高和回落�,,F(xiàn)在的他們,不僅沒有拿到房子,,欠下了債務,,還陷在因為房價亂彈引發(fā)的官司中無法自拔。
房價攀高,,賣家拒賣房產(chǎn)
雖然共同出生于80年代,,坐在記者面前的楊靚和老公已經(jīng)生出了白發(fā),樣子疲憊,。他們拿出一厚沓法律訴訟材料告訴記者,,經(jīng)歷了兩次法庭審判,,從去年到今年,為這套房子付出了太多,。
2007年4月1日,,幾經(jīng)比較和查看,楊靚相中一套位于深圳市寶安中心區(qū)麗晶國際小區(qū)的二手房,,想買來做結(jié)婚新房,。與楊靚簽下協(xié)議的時候,房主譚某一邊簽字一邊告訴他們,,現(xiàn)在房價還在漲,,過幾個月要是轉(zhuǎn)手賣,肯定能賣出去,。
那是房價瘋漲的2007年4月,,這套位于深圳關外的房子也賣到了每平方米9100元。因為樓房使用年限還沒有超過五年,,格局,、環(huán)境都在同類小區(qū)中屬于上乘。從那時開始,,房價幾乎每天都在變,,一個勁兒地往上漲。據(jù)介紹,,到8月份,,房子就漲到了每平方米1.6萬元。
那年4月11日,,楊靚向銀行申請了按揭貸款,。5月,購房手續(xù)還沒辦完,,譚某以中介沒有按合同約定的50天贖樓為由,,不肯配合中介去辦剩下的一些贖樓過戶等手續(xù)。后來,,他干脆在銀行撤消了委托公證書(即中止了中介在銀行給他辦理贖樓的權(quán)利),。
面對仍然上漲的房價,楊靚和譚某交涉,。譚說,,這房不賣了,收多少訂金就退回多少錢,。深圳購房合同中有一條,,一旦簽訂協(xié)議,如果毀約,,則毀約方將支付對方巨額賠償金,。他們雙方約定,,如毀約賠償違約金20萬元。
對于合同約定的補償,,譚表示“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吧”,卻不肯履行合同,。賣家既不肯按合同賣房,,也不肯按照合同中的約定進行違約賠償。無奈之下,,楊靚在寶安區(qū)人民法院起訴了賣房者,,同時申請了財產(chǎn)保全,將賣方樓盤查封,。
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楊靚依據(jù)購房合同約定要求對方支付訂金、違約金,,對方則提出違約的責任不在被告,,而在于第三人深圳創(chuàng)輝租售公司怠于履行合同,最終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當時譚某的房產(chǎn)處于抵押狀態(tài),,應該在50日內(nèi)辦完贖樓手續(xù),因為第三人怠慢工作,,導致原告無法按照合同約定順利辦理,。
法庭查明,因為贖樓行為應由被告有義務地承擔,,因此合同未履行的責任也應由賣方承擔,。法院判決,應由被告向原告返還訂金和支付違約金,。
房價走低 賣家把買家告上法庭
房價從2007年年底到2008年一路走低,。曾經(jīng)高達每平方米1.6萬元的房產(chǎn),今年8月又掉回了原價9000元,。2007年11月,譚某不服,,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008年7月22日,,法院二審判決:賣家僅僅退還楊小姐購房訂金,不需另外賠償違約金,。
法庭判決書認為,,贖樓義務應由第三方承擔,而且贖樓之前,,買方是無法辦理按揭手續(xù)的,。
買方則說,,在房產(chǎn)交易合同簽訂后,就用同時進行的辦法,,雙方約定一邊贖樓一邊辦理按揭,。
8月14日,賣家譚先生又向法院提交了起訴書,,將楊靚告上法庭,。據(jù)介紹,譚先生認為,,在法院查封房產(chǎn)期間,,房產(chǎn)價值遭遇了重大縮水,使得他無法將房產(chǎn)賣出去,。他很氣憤,,決定再次將楊靚告上法庭,要求不退還13萬元的押金,,來彌補他的損失,。
楊小姐告訴記者,在訴訟期間,,譚先生一直通過電話,、短信和她協(xié)商關于退還購房訂金的問題。譚先生說,,自從財產(chǎn)保全后,,房價從原來的每平方米9100多元漲到1.6萬元。后來因為法院查封不能出售,,房價又跌回9000元左右,。“損失很大呀,!”
接受記者采訪的譚先生認為,,就是因為財產(chǎn)保全,害得他的樓房沒有辦法銷售,,損失了很多錢,。因此,現(xiàn)在應該退購房訂金,,也應該補償樓房的損失,。購房訂金能不能不退還,或者少退還,?
但譚先生“拒絕退購房訂金”的話,,讓楊小姐火冒三丈。她說,,購這套二手房時,,和譚先生簽了購房合同,,并支付了13萬元的訂金、首付款,。后來樓盤行情上漲,,譚先生不僅不履行合同,甚至停止辦理剩下的任何交易手續(xù),,既不肯按合同賣房,,也不肯按合同中的約定進行違約賠償。到現(xiàn)在不僅房子沒有拿到,,訂金至今被扣,,還要上被告席,楊小姐感覺十分冤屈:“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這不是個案
在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從事房地產(chǎn)與建筑法律事務的律師康華康看來,,這兩年來的房價大起大落,利益引發(fā)的買賣糾紛也日益攀升,。
深圳市民金先生也遭遇了這樣的經(jīng)歷,。他看好一套樓房后,立即和樓盤賣家簽了合同,。但當時房價行情一直上漲,,樓盤賣家便說,房子的房產(chǎn)證還沒有拿到,,根本不能交易,;如果現(xiàn)在交易,就是違法,�,?粗績r上漲,樓盤賣家毀約的意圖很明顯,,但是卻沒有辦法制止,。之后,金先生只好和樓盤賣家協(xié)商,,最后多支付了2萬元,,才促成了交易。
他分析說,,很多樓盤賣家都懂得法律,,經(jīng)常利用買房者疏忽或者法律意識不強的弱點,在辦理售樓手續(xù)的時候故意留一手,,以待房價變化,。
樓盤賣家李先生在售樓時,房產(chǎn)證都沒有拿到。2007年7月房價上漲的時候,,他就以此交易違法為由毀約,之后,,以每平方米2萬元的價格出售了,。與原來的價格相比,整整多出了30多萬元,。李先生得意洋洋地說,,這是購樓者沒有注意法律方面問題。否則,,他也不會那么容易地多得那么多錢,。
康華康根據(jù)自己代理的房產(chǎn)糾紛案件總結(jié),價格上漲,,樓盤賣家就想法毀約,;如果沒有上漲,那么就成交,。大致有這么幾種情況——
第一,,樓盤賣家除了以夫妻一方在出售二手房時沒有征得另一方的同意為理由,要求解除合同,,或夫妻另一方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第二,所售房屋在簽訂買賣合同時尚未取得房地產(chǎn)證書,,房屋買賣違反法律,,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第三,,買賣房屋時,,為避稅簽署了“黑白合同”,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
康華康說,,在法律上,這些要求都是沒有依據(jù)的,。但樓盤賣家還是會為此毀約,,等房價上漲后,再拋售樓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