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際唱片業(yè)協會發(fā)布了《2008年全球唱片業(yè)信息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唱片市場上CD唱片的銷量在不斷下滑,,數字音樂銷量上升,,二者的角力已處于歷史性的拐點;內地唱片市場規(guī)模劇烈縮水,,數字音樂加速“秒殺”傳統(tǒng)唱片行業(yè),。
該報告稱,物理介質的傳統(tǒng)CD唱片在中國的銷售額從2003年的1.601億美元跌至2007年的0.377億美元,,占市場份額的54%,;而數字音樂的銷售額則從2006年的0.281億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0.318萬美元,占市場份額的46%,。而唱片業(yè)總規(guī)模也從2003年的1.601億美元下跌至2007年的0.694萬美元,,縮水62%,將近1億美元,。有數據顯示:內地歌手收入中,,唱片利潤幾乎為零。
今年6月,,全國10多家音樂服務網站聯合推出的《2008互聯網音樂調查報告》顯示:50%的消費者已經不購買或者極少購買CD,,只有12%的消費者仍會經常購買CD。逾七成調查對象依靠使用音樂搜索引擎來滿足自己的音樂需求,。
據統(tǒng)計,,中國有2.21億互聯網用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動用戶市場和第二大寬帶用戶市場,。由于互聯網的發(fā)展,,獲取音樂的途徑越來越簡單容易,仿佛處于一個“全球點唱機”(global
jukebox)的時代,,消費者的口味也越來越刁鉆,。
手機媒體的音樂消費也是唱片業(yè)的一個重要延伸。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最新發(fā)表的研究報告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具有多媒體功能的手機上市,,到2008年年底,全球移動音樂市場收入預計將從2007年的17億美元增長到30億美元,。全球移動音樂市場預計在2009年的收入將增長到48億美元,,2010年將增長到62億美元,,2011年將增長到73億美元,。
這份報告指出,唱片行業(yè)有望在移動領域獲得額外的收入,。移動音樂的收入將來源于主要廠商公司的手機鈴聲,、整首歌曲下載、回鈴聲、音樂視頻下載和流服務,。
隨著手機軟硬件功能的提升,,MP3播放功能在手機上的普及,唱片業(yè)將在手機上得到延伸,,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移動音樂產品將成為大眾消費品,,中國有5.652億手機用戶,如果數字音樂都能夠實現付費下載,,那么收益將相當可觀,。
中國內地唱片業(yè)能否抓住數字音樂這一契機得到振興,關鍵在于它的內容是否有競爭力,。但如果對數字音樂實行付費下載,,作為幼稚產業(yè)的內地唱片業(yè),很難在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
據統(tǒng)計,,在百度搜索引擎中下載率最高的五百首歌曲中,80%都來源于港臺,。而這些歌曲的版權基本都屬于全球四大唱片公司:環(huán)球,、華納、索尼-BMG,、百代,。
國際唱片業(yè)通用的音樂商業(yè)公式為:歌手為明星系統(tǒng)的核心,經理人將其處理為一種可供販賣的商品,,唱片公司制造可供市場消費的音樂,,并供給傳播的工具與管道。暢銷流行音樂的基本秘方就是足夠的才華,、有效的經營管理和一家具有沖勁的唱片公司,。
長期以來,內地唱片業(yè)沒有形成自己的明星制,,有才華的歌手層出不窮,,但是經營管理和唱片發(fā)行太弱。內地的歌星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體制內的歌手由國家資助,,衣食無憂,體制外的歌手多簽約民營娛樂公司,。除屈指可數的幾位頂尖藝人偶爾出一兩張唱片,,其他人要么只是“電視歌手”或“晚會歌手”,,一輩子就依靠一兩首歌曲走紅,要么推出幾支單曲后就停滯不前,,像流星一樣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內地的唱片業(yè)沒有能力為這些歌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推力,而是僅僅依附在電視,、商業(yè)演出等短線收入鏈上茍延殘喘,。
近幾年,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由于互聯網的出現,、音樂載體的變化,觸動的不只是音樂產品的全球化流通,,亦可能是流行音樂文化形式的變動,。業(yè)余的音樂愛好者亦能投入作品的生產,在網路上自由發(fā)表,,擴展了流行音樂從制作到銷售的新的商業(yè)模式之可能性,,如《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被稱之為“網絡歌曲”在中國突然流行,。龐龍的《兩只蝴蝶》在網上首發(fā),,給華友世紀帶來了2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此外,,隨著電視娛樂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內地的“造星”能力也得到提高。特別是各地電視臺的選秀類節(jié)目,,成為唱片業(yè)“明星制”形成的一個可能契機,。2006年,“超女”唱片首批發(fā)行量為60萬張,,銷量突破百萬,,按每張售價25元計,光唱片就賣了2500萬元,。去年的“快男”冠軍陳楚生雖然只發(fā)行了一張EP,,但他的《有沒有人告訴你》已經取得下載量達108601次的好成績,一直居于彩鈴排行榜的前列,。
唱片業(yè)是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產業(yè),。《2008年全球唱片業(yè)信息報告》認為,,中國唱片業(yè)總規(guī)模的縮水和數字唱片市場的發(fā)育遲緩,,是由于99%的數字音樂的下載都是非法的。國際唱片業(yè)協會估計,,中國50%的在線音樂站點的音樂來源都沒有獲得版權授權,。
7月18日,,中國音像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成立,。作為首個由唱片業(yè)音樂權利人自發(fā)集結起來保護自身權益的組織,,它聯合了20多家音樂公司,據官方數據,,這些音樂公司目前占據著華語音樂的90%份額,,從“四大”到內地公司都有參與。
內地唱片業(y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單靠散兵游勇式的民營娛樂公司幾乎已經難以為繼,,需要國家扶持。擁抱數字和無線是唱片產業(yè)的唯一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