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愉情电影免费看_真人一对一免费视频_揉我奶?啊?嗯高潮健身房苍井空_男人?少妇A片成人用品_丰满人爽人妻A片二区动漫_丰满的寡妇HD高清在线观看_我丰满的岳?3的电影_强行糟蹋人妻HD中文字_国内精品少妇在线播放短裙_喂奶人妻厨房HD,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VA在线看国产免费,撕开奶罩揉吮奶头

 
巴菲特為何七次拋售中石油股票
    2007-10-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股神就是股神,,就在中石油股價扶搖直上,,人們瘋搶之時,曾是中石油(0857.HK)第二大股東的巴菲特卻數(shù)次出手,,連連拋售中石油股份,。根據(jù)香港聯(lián)交所截至10月13日的資料顯示,經(jīng)過七次減持后,,巴菲特目前持有的中石油股份數(shù)已從2003年4月24日的23.47億股驟減至9月27日的9.14133億股,,持股比例也從此前的13.35%降至4.33%。巴菲特由此從中石油前三大股東名單中抽身而出,。根據(jù)巴菲特最新向美國證交所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9月30日,巴菲特持有的中石油股份則為3.1%,。值得關(guān)注的是,自巴菲特7月12日首次減持中石油股份以來,,中石油股價不跌反漲,。從7月12日收盤價12.28港元穩(wěn)步上揚,累計上漲了35.3%,。
    為何在大多數(shù)人看好能源行業(yè)的投資時,,巴菲特卻連連減持“亞洲最賺錢公司”的股份呢?本報記者采訪了數(shù)位專業(yè)投資人士,,他們各自對此有不同見解,。

價值投資的方式不同

    羅杰斯:巴菲特看到中國股市泡沫正在形成,他也知道泡沫的結(jié)局都很糟糕,。他有太多中石油的股份,,因此對他而言,在股價不斷上漲時賣掉總比跌了賣要好得多,。同樣,,李嘉誠減持南航股份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
    廣發(fā)基金北京分公司副總經(jīng)理施靜:我想這是不同的投資者對投資的不同理解,。巴菲特減持中石油自有他的道理,。有些投資者比較喜歡股票不斷上漲不斷買,這是一種投資行為,�,?赡馨头铺夭皇沁@樣,比如當(dāng)初巴菲特在買中石油股票時,,中石油還曾經(jīng)一度跌破發(fā)行價,。那么他買某一只股票不見得這只股票立馬會漲,他賣也不見得股票會跌。

擔(dān)心伊朗開火賣掉中石油

    富國基金北京分公司渠道總監(jiān)邢蒙:我認為這是他擔(dān)心伊朗局勢的問題,。一旦美國與伊朗爭端升級,,中石油會因此受到影響。
    其次,,我個人認為,,從巴菲特減持中石油股份可以看出價值投資方式的不同。一般大家認為對能源類股票應(yīng)該是長期持有,,實際上,,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類行業(yè)的投資標的物是一個中短期的過程,。因為,,能源行業(yè)是周期性很強的行業(yè)。大家可以從有色金屬上可以看出這種屬性,。

現(xiàn)在賣總比今后跌了賣要好

    羅杰斯:A股市場目前有潛在泡沫,,H股相對便宜,還未看到明顯泡沫出現(xiàn),,但情況會很快發(fā)生變化,。總而言之,,股價上漲時賣出總比下跌時賣出要好得多,。
    廣發(fā)基金北京分公司副總經(jīng)理施靜:巴菲特也好,別的投資者也好,,當(dāng)初大舉買中石油股票是因為他認為這只股票的價值被低估了,,為何他現(xiàn)在要賣,可能他覺得他已經(jīng)賺到錢了,,及時獲利了結(jié),。
    市場上有一種觀念值得關(guān)注,很多人喜歡跟風(fēng),,老希望今天買了明天就能賺錢,,他們都是想著去賺急錢,最后也肯定賺不到錢,。但巴菲特這樣的專業(yè)投資者是真正得賺大錢,,他買中石油,持有7年,,中石油股價也從最初的1.10港元漲到現(xiàn)在的十五六港元,,這是賺的大錢。
    富國基金北京分公司渠道總監(jiān)邢蒙:巴菲特的投資選擇不一定都是對的,。比如前兩年他大量買入白銀,,投資收益率大概是27.6%,,相對于哈撒韋公大約35.5%的收益率而言,實際上他在白銀上的投資是虧損的,。
    此外,,為何巴菲特減持中石油,中石油股價不跌反漲就說明一個道理,。其他投資者依然認為中石油是個不錯的公司,,依然值得投資。如果中石油回歸,,在大家對權(quán)重股的搶籌效應(yīng)下,,中石油還會延續(xù)類似中海油服、中國神華股價不斷飆升的情況,。因為,,未來中石油回歸A股還是值得關(guān)注的。

  相關(guān)稿件
· 巴菲特:七次減持中石油 2007-10-15
· 巴菲特:首次公布持有近280萬股道瓊斯股份 2007-08-20
· 巴菲特首次公布持有近280萬股道瓊斯股份 2007-08-16
· “股神”巴菲特突然拋售中石油股票1690萬股 2007-07-30
· 美國第二大富豪巴菲特助希拉里籌集競選資金 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