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察家質疑中國上半年住房供地量大幅增長,,雖顯示調控中的樓市在供應端已有改善,但上半年僅完成全年供地計劃的三成,,樓市調控政策能否執(zhí)行到位仍要打上問號,。 8月2日,本報報道國土資源部稱目前有1457宗閑置土地,,其中有地產(chǎn)公司捂地賺取巨額利潤。昨日,,有媒體援引未具名權威人士的話報道說,,國土資源部已將一份涉及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的統(tǒng)計表交予銀監(jiān)會,銀監(jiān)會將根據(jù)這份“黑名單”做一次全面的風險排查,。其中80%的閑置土地可能被收回,。北京、廣州,、海南,、江蘇等地將成為稽查重點。
京穗為重災區(qū)
據(jù)媒體報道,,國土資源部近期已對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做了統(tǒng)計調查,,形成了《有關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土地閑置情況表》。調查詳細列出了省市,、項目名稱,、閑置土地的受讓人、合同編號,、合同簽訂時間和約定的開竣工時間等內容,。其中,北京,、廣州,、海南、江蘇四地閑置土地數(shù)量占全國的近1/4,,70%以上閑置土地性質為住宅用地,,成為閑置土地“重災區(qū)”,。 報道援引其中數(shù)據(jù)顯示,北京閑置土地共160宗,,總面積703萬平方米,,其中125宗地塊是由于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閑置,35宗是企業(yè)原因造成的,。因企業(yè)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共計148萬平方米,,涉及合同金額8.5億元,這些閑置土地的持有者包括泛海建設,、華潤置地和新世界等知名房地產(chǎn)企業(yè),。 廣州閑置土地54宗,面積近192萬平方米,,總出讓金額約5.87億元,,住宅用地占六成。 海南有77宗閑置土地,,總占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海口和三亞,,商用與住宅用地大約各占一半,,約定動工時間最早為1993年,最晚為2007年,。 江蘇閑置土地48宗,,浙江僅嘉興市1宗,上海則“零”閑置,。一位接近該項清查工作的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只是暫時過關。據(jù)介紹,,上海督察局今年在滬第三輪例行督察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需要整改的主要問題10項,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6項,。今年年初,,上海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宣布,擬會同相關區(qū)政府收回并督促開工8塊閑置土地,,總面積共66萬平方米,。
回收效果存疑
國土資源部上周六公布2010年上半年全國住房用地實際供應量達5.6萬公頃,同比增加約135%,,但僅占國土部4月提出的全年計劃供應總量18萬公頃的31%,。國土資源部認為,上半年的住宅土地供應呈現(xiàn)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大幅增長,、住房供應結構更趨合理,、保障性住房用地增長明顯,、整體上東部地區(qū)落實力度大四個特點。 國土資源部認為,,2010年的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總量雖然與去年全國住房實際供地相比增加80%,,與前五年平均年度實際供地量相比增加135%,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實際供應量又增幅明顯,,但目前隨著房地產(chǎn)市場觀望氛圍傳導到土地市場,,市場競爭拿地強度回落,底價成交和流拍時有出現(xiàn),,地價穩(wěn)中有降,。 長城證券房地產(chǎn)分析師劉昆的話被境外媒體援引說:“上半年完成情況看起來還行,通常下半年供地會比較多,,但是能不能完成全年計劃就要看房地產(chǎn)市場,。”他認為,,房地產(chǎn)市場取決于政府能不能拿出土地,,還要有人愿意買,以合適價格成交才能最終形成供應,。 記者致電多位接近官方人士,,其中一位分析者稱,他并未聽說上述回收閑置土地消息,。他認為,土地的問題比較復雜,,在決策部門尚未有權威發(fā)言時,,謠言并無意義。 回收閑置土地的意義在于將上述土地再次流轉,,通過交易后形成住宅供應,,起到填補需求、抑制房價并輔助房政的效果,。不過,,有觀察家質疑中國上半年住房供地量大幅增長,雖顯示調控中的樓市在供應端已有改善,,但上半年僅完成全年供地計劃的三成,,樓市調控政策能否執(zhí)行到位仍要打上問號。 瑞銀亞洲房地產(chǎn)研究部主管王震宇在其報告分析會上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一個政策執(zhí)行到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他舉例說,,2007年時,,房產(chǎn)政策在當年10,、11月之間出來;而2008年的寬松政策,,如果不是因為全球經(jīng)濟危機,,也不可能在2008年10月就出來。因此他預計,,未來三四個月樓市應該不會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