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學界對經濟形勢認識分歧最大的一年,�,!�14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東海證券和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說。 我國經濟增長是否開始步入下行區(qū)間,?物價上漲究竟是貨幣推動還是成本推動,?宏觀調控應該防止經濟過熱還是防止經濟下滑?專家們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經濟增長:中期調整還是短暫回調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旗幟鮮明地提出:2008年我國經濟開始進入本輪經濟周期的下行區(qū)間,,“經濟大幅放緩”與“通貨膨脹抬頭”可能成為這一下行區(qū)間的總體特征。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表示,,今年學界對宏觀經濟有三個擔心,,一個是滯,一個是脹,,一個是滯脹,,“對滯脹的擔心更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王一鳴表示,,凈出口的明顯回落會直接帶來經濟增速的回調,,但“我個人還不敢說中期回調,。”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則對經濟增長的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當前經濟回落至“綠燈區(qū)”,,實際上是朝著宏觀調控的方向在發(fā)展,。未來如果經濟出現降溫,我國無論是資金調整還是需求調整,,經濟政策的彈性都非常大,。“我對2008年和2009年經濟增長依然樂觀,�,!彼f,我國經濟下滑至“綠燈區(qū)”的風險不大,,“如果宏觀調控得當,,完全有可能使我國經濟在‘綠燈區(qū)’較長時間地運行”。
通貨膨脹:貨幣推動還是成本推動
本輪物價上漲究竟是貨幣推動的全面通脹還是成本推動的結構性上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 “中國確實還沒有形成全面物價上漲�,!眹医y(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堅持認為,,當前物價上漲仍是食品主導的結構性上漲。前4個月,,CPI同比上漲8.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的貢獻率是84.7%。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也認為,,當前物價上漲由成本而非貨幣推動,。 摩根斯坦利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則認為,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但目前M2的增速比去年明顯放緩,、CPI漲幅回落、出口增速放緩,,這些跡象表明中國通貨膨脹不應該是個問題,。他認為,5月份M2增速反彈,,本質上是因為貨幣需求增加,,未必意味著貨幣條件的寬松。 對于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李稻葵表示,,由于CPI漲幅高企,,半年甚至一年之內不應調整資源性產品價格,但國家有關部門應宣布一個調整的時間表,,這樣可以給國內消費者一個引導,,同時可能使國際油價應聲而落。 王一鳴認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應該做一些局部的推動,。“根據我們的測算,,成品油價格放開對通脹的影響并不大,。”
宏觀調控:防止過熱還是防止過冷
“大部分政府官員認為宏觀調控重點應該放在防止經濟過熱,,但我認為應該放在防止經濟增速過快回落,。”李稻葵認為,,次貸危機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越南發(fā)生的金融動蕩僅僅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序幕。 王一鳴也表示,,要避免經濟周期性的回調和政策性緊縮,,再加上外部環(huán)境影響等因素的疊加,使得我國經濟增速大幅度的回落,。他建議,,宏觀調控要保持適度的投資增速;貨幣政策短期內仍應從緊,,但在節(jié)奏和力度上要提高彈性,;財政政策應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可以考慮發(fā)行國債,,將商業(yè)銀行過剩的流動性轉移過來用于災后重建,;推動對外投資的融資條件放松。 王慶認為,,中國宏觀經濟最大的挑戰(zhàn)是匯率政策,。由于匯率升值預期存在,熱錢持續(xù)流入,。打消這一預期在實際操作中有兩個辦法,,一是人民幣和美元直接掛鉤,二是人民幣實現一次性的大幅度升值,。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lián)席所長毛振華認為,,中國經濟開始由夏天走向秋天,從緊的貨幣政策應該調整,,而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