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經濟述評稱,,目前無論從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層面還是需求層面,,都不支持房價持續(xù)高漲,“房地產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在長達10年的房價上漲之后,,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向理性回歸。”(8月6日《新京報》)
在房價上漲勢頭被遏制,,房價,、成交量雙雙下滑,而萬人購房新聞充斥眼球的復雜語境下,,國家統(tǒng)計局表態(tài)不支持房價持續(xù)高漲,,宣稱房地產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對于當前房產市場走向無疑具有一定的引導意義,。但是房產暴利時代是否真的已經終結,,開發(fā)商是否真的會放棄暴利,我對此并不敢過分樂觀,。事實上,,由于開發(fā)商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一段時間以來,,房價信號是失靈的,。因此,我認為,,統(tǒng)計局現(xiàn)在表態(tài)房產暴利時代終結為時尚早,。要讓房價回歸理性,理清市場供求關系,,公開房價成本,,剔除暴利空間,才是終結房產暴利時代的關鍵,。
“開發(fā)商視為商業(yè)機密的,,正是消費者想知道的�,!闭缃洕鷮W者易憲容所言:“合理的市場定價機制,,前提是信息充分公開。沒有這個前提,,定價機制就有問題,。讓公眾了解開發(fā)成本,開發(fā)商了解土地市場等各種信息,,就有利于控制暗箱操作,,各方就都能更理性地判斷房地產市場,房價就更趨理性,�,!�
事實上,此前有的地方就公布過住房成本清單,,但是受到了部分地方政府部門與開發(fā)商的質疑,。還有人擔心公開房價成本會泄露商業(yè)機密,。我認為,這個認識需要澄清,。雖說房價的高低,,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但是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層面看,,作為百姓重要生活資料的住房產品,,并不僅是一種商品;它實際上帶有公共產品的性質,,讓百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的神圣職責。政府有責任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運轉,,在保證開發(fā)商合理利潤的同時,,對房價給予必要調控。而且公開房價成本,,還可以為社會輿論對房價合理性進行監(jiān)督提供了依據,。在房價走向不明朗的當下,,尤其如此,。
進一步說,房價本到底該怎樣算呢,?一般說來,,房價成本主要包括這么四項:地價成本、建筑安裝成本,、各項配套成本和企業(yè)運營成本,。應該承認,由于企業(yè)的管理水平不同,,房價成本還存在房產所處地域,、樓層、季節(jié)等個性差異,,企業(yè)運營成本構成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是筆者以為,除開企業(yè)經營等彈性成本需要進行綜合權衡以外,,地價,、建筑安裝、配套費用等成本應該可以理出一本明白賬,。而且在降低地價,,打破地王神話的問題上,地方政府應該有所責任擔當,,不能奉行賣地財政思想,。
實際上,,除了這些基本房價成本構成要素外,房產成本還包含有一定的腐敗成本,。公開理論上的房價成本或許不難,,但是如何公開腐敗成本,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基于自身利益考慮與掌握房產立項建設大權者的強勢地位,,開發(fā)商肯定不敢對外曝光“拿這塊地,接這個工程,,送了多少禮,,花了多少腐敗成本”。但是如果有關部門核算房價成本時,,“遺漏”了這筆成本,,開發(fā)商也會覺得很“冤枉”。
所以,,我認為,,公開房產成本,除了理論成本以外,,還要敢于對腐敗成本開刀,,讓房產成本測算真正做到科學、透明,。惟有真正剔除了腐敗成本與開發(fā)商的暴利空間,,測算出來的房價成本才會逐步趨向合理。
從根本上講,,要真正終結房產暴利時代,,就要真正保證房價成本的可信度。既不能由開發(fā)商一臉無辜地標榜自己利潤如何如何之低,。也沒有統(tǒng)計部門表個態(tài)這么簡單,。據媒體報道,在去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房地產商占據了十大富豪中的6席,。某地開發(fā)商更是表示,房價降三成還有15%的利潤空間,。種種事實表明,,房價仍然存在非理性暴利。
因此,,筆者認為,,要真正終結房產暴利,統(tǒng)計局表態(tài)與開發(fā)商的良心都靠不住,。理順市場供求關系,,公開房價成本才是正解,。對此,政府責無旁貸,。而且地方政府堅持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打破賣地財政思維,平抑地價,,做好廉租房,、經濟房的民生文章,也很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