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第10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于廣州順利閉幕,。 本屆到會采購商保持平穩(wěn)增長,。到會境外采購商累計192013人,比去年秋交會增長1.3%,。歐盟,、香港地區(qū),、美國、臺灣省,、韓國和日本到會采購商,,與上屆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歐盟下降9.8%,,香港地區(qū)下降8.1%,美國9.2%,,臺灣省,、韓國和日本分別下降6.9%、9.5%和28.4%,。中東,、東盟和新興市場到會采購商普遍增長。其中中東增長11.8%,;東盟增長3.9%,;新興市場中的印度、南非和巴西分別增長23.2%,、28.5%和24.6%,。此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到會采購商也分別增長13.3%和14.6%,。 第103屆廣交會出口成交額為382.3億美元,,比去年秋交會增長2.1%,比去年春交會增長5.1%,。出口成交呈現(xiàn)的主要特點是: 對新興市場國家成交活躍,。中東成交48.4億美元,比上屆增長9.6%,,東盟成交19.9億美元,,增長15.9%,俄羅斯成交11.9億美元,,增長6.2%,,印度成交9.3億美元,,增長32.9%,。 機電產品仍是成交增長的主要動力。機電產品成交168.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7.7%,,占總成交額的44%,其中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成交55.8億美元,,增長6%,,對成交增長的貢獻率為40.6%,。輕工產品成交124.4億美元,增長2.1%,,占總成交額的32.5%,。農產品成交12.2億美元,增長1.6%,。 受國際市場需求影響,,服裝及衣著附件成交28.7億美元,下降4.8%,;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成交24.6億美元,下降16.8%,;陶瓷,、家具、辦公用具,、玩具和塑料制品分別成交10.9,、10.8、8.9,、7.6和1.2億美元,,下降9.5%、1.5%,、16.3%,、10.8%和9.1%。此外,,禮品,、箱包、鞋類和裝飾品保持增長,,分別成交11.8,、10.8、10.2和7.5億美元,,增長14.2%,、12.7%、2.3%和26.5%,。 民營企業(yè)成交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民營企業(yè)成交226.5億美元,比上屆增長12.8%,,占總成交額的59.2%,。國有企業(yè)成交96億美元,下降11%,占25.1%,;外商投資企業(yè)成交59.8億美元,,下降0.6%,占15.7%,。 品牌展區(qū)成交活躍,。品牌展區(qū)成交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10.9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29%,。品牌示范效應繼續(xù)加強。 電子商務繼續(xù)增長,。廣交會各網站累計訪問量達1.3億次,,比上屆增長4.1%,;網上累計意向成交額5.4億美元,,增長3.7%。 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qū)展出面積1.5萬平方米,,共有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14家企業(yè)參展,,5400多名專業(yè)采購商到會采購,呈現(xiàn)新的特點:一是進口展區(qū)的影響不斷擴大,。俄羅斯經貿部首次組團,,組織了4個聯(lián)邦州10余家機電產品企業(yè)參展,并舉辦“俄羅斯商務日活動”,,展示了開拓中國市場的決心,。土耳其外貿署也組團參展,顯示了對發(fā)展中土經貿關系的重視,。二是創(chuàng)新布展方式,,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國家和地區(qū)展團形式,集中展示了本地特色商品,。三是參展產品有市場,。印度的黃麻手工袋、日本的環(huán)保建筑材料,、韓國的清潔飲水裝備等環(huán)保節(jié)能產品受到國內采購商青睞,,馬來西亞燕窩、加州紅酒,、泰國銅器等傳統(tǒng)特色產品備受歡迎,。許多境外參展企業(yè)尋找到了意向合作伙伴,取得了超出意料的,、實在的參展效果,。 第103屆廣交會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展位管理工作和安全保衛(wèi)工作都得到進一步加強。共受理涉嫌侵權投訴534宗,,被投訴企業(yè)681家,,認定涉嫌侵權企業(yè)473家,分別比上屆下降10.3%,、22.4%和12
%,。其中出口展區(qū)532宗,被訴企業(yè)680家,,認定涉嫌侵權企業(yè)472家,;進口展區(qū)2宗,被訴企業(yè)1家,,認定涉嫌侵權企業(yè)1
家,。根據廣交會《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投訴及處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大會對相關侵權企業(yè)進行了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