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批800多套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限價房將力爭本月推出,,屆時可能采取公開搖珠確定購買順序的辦法,。廣州市房管局有關(guān)負(fù)責(zé)人12月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對購房對象和住宅上市條件等限定,,富人搶占限價房資源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廣州日報》12月2日)
對于限價房,,百姓是非常期待的,,但如何不讓限價房成為少數(shù)人的搖錢樹,,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年初福州的首例限價房大量房源被有關(guān)系者獲得,限價房成了腐敗房,,這個教訓(xùn)值得廣州方面汲取,。
廣州的甄別機制,在筆者看來,,有可取的地方,,比如限定了年齡,比如限定了在廣州無置業(yè),,但并非無懈可擊,,比如并沒有限定收入。廣州市房管局副局長黃文波的話實際上也證明了這一點:“如果真有富豪就是不吃魚翅就要吃番薯,,那不能說番薯就是不賣給他,。”雖然黃副局長一再強調(diào)這種可能性只是極端例子,,但筆者以為這也算不上什么極端例子,。實際上,有錢人購買限價房,,未必是真想吃番薯,,只要番薯的利潤比魚翅高,限價房的低于市價的特征必然會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權(quán)者投機購買限價房,。
如果僅僅靠政府部門的甄別機制,,限價房的銷售將很困難。在1000多萬人口的廣州,,通過篩選符合限價房政策的購房者,而且還要核實,,這個工作恐怕沒有一兩年時間是難以完成的,。因此,我們必須有一個互動的甄別機制,,一方面是借助廣大群眾來甄別,,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把購房者的信息公開,,以便群眾檢驗和舉報,,這確實有利于提高甄別效率,,但這不是萬能的,因為富人或有權(quán)者可能會采取“貍貓換太子”的方法,,通過代理人瞞過群眾的眼睛,。
因此,我們還需要購房者的自我甄別機制,,即出臺相關(guān)法規(guī),,對富人或其他不合條件者違規(guī)購房予以相應(yīng)的懲處,這實際上是一道“高壓線”,,這道“高壓線”能使得富人和有權(quán)者不得不將自己排除在購房者之外,,否則就是違法,要承擔(dān)法律責(zé)任�,,F(xiàn)在的問題是,,在實行限價房的城市,我們并沒有看到相關(guān)配套很完備的懲罰措施,,更沒有把這種違規(guī)購房上升到違法的高度,,而僅僅認(rèn)為是一種不正之風(fēng)。這樣的認(rèn)識,,必然難以避免限價房帶來的腐敗問題,。騙取保險是犯罪,同樣的,,騙取限價房,、倒賣限價房者我們難道不應(yīng)該嚴(yán)懲嗎?從這個角度看,,筆者以為,,廣州限價房不妨緩行,先完善與限價房配套的懲罰機制之后,,再談限價房的推出,,這樣恐怕才能讓限價房真正為民造福,而不至于成為腐敗分子嘴里的肥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