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全國將迎來首個“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為了解決日益加劇的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表示,,應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轎車的代價,,如上海一般必須花錢買牌照,減少停車場地但提高收費標準等,。(9月11日東方網(wǎng))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市民擁有轎車的數(shù)量日益增多,車輛的增加必然對道路有新的需求,,這些年各大中城市修建立交橋,、挖地下隧道,、擴寬道路等,道路建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道路的發(fā)展遠不足于車輛的發(fā)展,,以廣州為例,近年來車輛的增幅已超過12%,。目前全市機動車擁有量超過180萬輛,,且每天有400-500輛新車上牌,可以說廣州許多道路和街道都是車輪滾滾,,不僅是點的擁擠而是片的擁擠,,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有了“路上堵車是正常的,,路上不堵車是不正�,!敝f。 限定私人車輛的數(shù)量可說是解決目前城市擁堵的一個方面,,可是靠提高費用的辦法能行得通嗎,?實際上現(xiàn)在有車一族的養(yǎng)車代價已經(jīng)很高了,如:車保險費,、養(yǎng)路費,、車船稅、年審費以及高得嚇人的油費,、過橋過路費等等,。有人粗粗的計算了一下,養(yǎng)一輛車一年下來所需的費用,,按照檔次不同在15074元—27240元之間,,可以看出養(yǎng)車的代價并不低。 “買車容易,,養(yǎng)車難”,,車主們早已領略了其中的難處,他們?yōu)槭裁催要買車,?首先是生活水平提高,,買車是為了享受,有能力承受這不凡的開支,。其次是為了出入方便,,有個車辦事出行自由。再次是乘坐其它的交通工具擁擠不堪,,以至誤事,。因此,要購車的人即使提價他也會買,,即使買的條件還不成熟,,為了不影響工作,、辦事,東拼西湊他還是要買,。而對一些富裕人士來說,,你就是提高一倍二倍的代價,他也無所謂,。再說光控制私車是不夠的,,現(xiàn)今的公車多如牛毛,有的一個縣就有6000多輛公車,,一個大城市該有多少公車,?中央電視臺一則報道顯示,北京公務車曾占用了80%的道路資源,。所以說,,這種用提高市民用車費用的辦法來控制車輛的增加并非能解決交通供需矛盾。 從一些市民內(nèi)心來說,,他們并非完全欲購買轎車,,實在是迫不得已,如今很多城市摩托車禁止了,,電動車禁止了,,自行車道改小了甚至沒有了。而公交車不僅間隔時間長,,并且異常的擁擠,,有時擠得連腳都伸不直。在這種狀態(tài)下,,咬咬牙買輛車是一種無奈的舉止,。 其實真正要控制車輛的增加,,就得大力的發(fā)展除車輛以外的輔助工具,,除了實行公交優(yōu)先和建設地鐵之外,應積極鼓勵騎自行車,,規(guī)范電動車,,這些交通工具占地面積小,停放方便,,既環(huán)保又安全,。有了方便快捷的輔助工具,對于不是大富的普通市民就不一定會去養(yǎng)那昂貴的轎車,。由此,,交通供需的矛盾就能得到適當?shù)木徑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