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某食品轉了基因就代表它有問題,、有毒,、有危害性�,?茖W界出現爭議是因為轉基因對人體健康有無危害處于未知狀態(tài)的緣故。轉基因技術對農業(yè),、工業(yè)的巨大貢獻是不容置疑的,。
轉基因食品已滲透生活
根據益普索(中國)市場研究咨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于北京、上海,、廣州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6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會選擇轉基因食品,77%的消費者明確選擇“非轉基因大米”,,80%的消費者反對“在嬰兒食品中添加轉基因成分”,,97%的人認為有必要建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 據權威部門統(tǒng)計,,2006年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超過2000萬噸,,這些大豆主要用做加工原料,,其中80%左右用于生產大豆色拉油,,其余的用于制作豆腐、豆奶等制品,,以此來彌補國產大豆產量不足的缺口,。 事實表明,轉基因作物與食品已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轉基因作物發(fā)展方興未艾
國際農業(yè)生物技術應用研究機構(ISAAA)最新報告表明,,目前各國已試種的轉基因植物超過4500種,其中已批準商業(yè)化種植的接近90種,,其中最常見的轉基因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紅柿,、油菜等,。轉基因農作物自1996年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種植以來,在國際爭論的環(huán)境中得到迅猛發(fā)展,,成為近代歷史上應用最快的作物新技術,,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
200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fā)展到1.02億公頃,,增長了60多倍,種植的國家達22個,,還有29個國家批準轉基因作物作為食品或飼料進口,,種植的農戶首次超過1000萬,90%的受益者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困農民,。最可喜的是,,因種植轉基因作物10年間累計減少使用殺蟲劑
22.4萬噸,。 美國作為轉基因作物的先進國家,其種植面積歷年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持續(xù)快速增長,,種植面積增加480萬公頃;印度轉基因作物取得全球最高增長率,,達192%,成為全球第五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歐洲和非洲的轉基因作物種植也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可以說生物技術作物的全球發(fā)展方興未艾。
轉基因作物優(yōu)勢不可替代
把時間重新撥回到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當時棉花作為戰(zhàn)略儲備物資屬于農民必須種植的作物。祖茂堂,,是河北高碑店的一位普通棉花種植戶,,而當時棉鈴蟲對棉花的危害特別大,令棉農聞之色變,。 和其他農民一樣,,那時,祖茂堂和他的妻子幾乎每天要花費11至12小時在田里來對抗那些棉鈴蟲,,每畝地至少需要噴灑13-15次共約2000毫升的農藥,。盡管這樣,棉鈴蟲也無法被徹底殺死,,甚至當有人把棉鈴蟲放到農藥原液里時,,這些小蟲居然還能自由地游來游去,。更讓村民痛苦的是,當地經常上演“蟲殺人”的悲劇,。一些棉農為了徹底殺死棉鈴蟲而使用一種叫做“呋喃丹”的劇毒農藥。害蟲被殺死了,,但是打藥的農民中毒身亡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家庭悲劇不時發(fā)生,。 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祖茂堂都唏噓不已,,因為那時他辛苦勞作一年,最后的收成不過是每畝田30-50斤棉花,。所有的收入,,幾乎不能維持他們全家四口的生活。偶然聽說中國抗蟲棉“之父”郭三堆教授培育出轉基因抗蟲棉,,輾轉找到中國農科院的祖茂堂從1997年開始種植轉基因抗蟲棉。隨著不斷擴大種植面積,,2006年祖茂堂的種植面積達到了264畝,,這也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因為這些棉花可以每年給他帶來約10萬元的純收入,。 在農業(yè)領域中,把轉基因生物技術應用到殺蟲,、抗除草劑等方面,可以起到提高產量和質量,、減少污染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作用,。到目前為止,,已有多種相關作物進入市場,包括耐保存的西紅柿,、抗蟲的馬鈴薯,,以及抗蟲和抗除草劑的棉花,、大豆、玉米,,還有提高有效成分的油菜及抗病毒的南瓜,、木瓜等。最有意思的是一種可以預防乙肝的番茄,,是將抗乙肝病毒基因植入番茄內,吃了這種番茄的人就可以具有乙肝的免疫力,。
理性對待轉基因作物
有人編了這樣一個笑話:一醫(yī)院收了一個奇怪的病人,,他每天都像上了弦一樣,,不停地繞圈,經過檢查,,病源在于他愛吃的豬肉來自添加了“運動基因”的瘦肉型豬,,結果豬肉這種基因就永遠留在了他身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賈士榮教授說,,這僅僅是一個笑話。豬肉被煮熟之后,,細胞就被破壞了,,進入人的腸胃系統(tǒng),DNA(脫氧核糖核酸)又遭到酶的分解,,大都變成了碎片,,即使有整條的DNA存在,,也無法發(fā)揮基因移植作用,。人不可能就這樣因為吃豬肉而變得
“愛運動”,。 賈士榮教授強調:“不要給轉基因作物戴上
‘恐怖分子’的帽子,,轉基因作物更不是洪水猛獸�,!彼J為,轉基因是一項技術,,是個很大的概念,僅用安全性衡量,、考慮轉基因是不夠且不準確的,。并不是某食品轉了基因就代表它有問題,、有毒、有危害性,。目前暫時未發(fā)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的例子,科學界出現爭議是因為轉基因對人體健康有無危害處于未知狀態(tài)的緣故,。轉基因技術對農業(yè)、工業(yè)的巨大貢獻是不容置疑的,。 但很多消費者對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食用油不放心,。賈士榮教授認為,,這完全沒有必要。他說:“大豆的提煉要經過很多程序,,而且是在高溫的條件下進行,并且基因作為一種蛋白質在油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但是,,強制規(guī)定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食品生產商明確標示是否為轉基因食品是很有必要的,,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