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平價藥店,,就有3000多種降價藥不見蹤影,。雖然有“百姓缺藥登記表”證明著百姓需要這種藥,但藥品代理商不愿進貨,,醫(yī)院停止開方,,藥廠停止生產(chǎn),平價藥店也就沒藥可賣,。于是,,這些降價藥改換一點添加劑,成了新藥,,加價登場,。所有的降價藥品,貌似降價,,其實都可能終成漲價,。這樣的降價,一共降了19次,,也就等于藥品漲價漲了19次,。弄到最后,一種藥進口的700元一瓶,,合資生產(chǎn)的200元一瓶,,國產(chǎn)的只要五六元錢一瓶,藥效基本一樣,,但就由于醫(yī)院用國產(chǎn)藥只有幾角錢的利潤,,基本不進貨,這種藥將被淘汰(2月11日《中國青年報》),。
患者買一瓶藥,,本來只需五六元錢,,就因為藥商與醫(yī)院要牟利,患者就得糊里糊涂地多花40倍,,乃至100多倍的錢,。如果說這是藥商與醫(yī)院聯(lián)手掠財,似乎還必須算上兩個同伙,,那就是舊藥的降價者和新藥的申批者,。 要是不搞什么“藥品降價”,五六元一瓶的藥,,就只能照著五六元一瓶的價格賣,,總不至于賣到200元、700元一瓶吧,?說在給藥品降價,,不僅沒降成,反倒促成了漲價,。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明降暗漲的把戲,玩上一回,,還說得過去,,算是經(jīng)驗不足。第二回呢,?就該接受教訓(xùn),,改變謀略,另定高招,。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以至于玩上19回,,回回都將降價玩成漲價,?直到把該看病的,玩得不敢來看�,�,;把該住院的,玩得不敢來住院,。最后玩得一家藥店就有3000多種便宜藥沒了蹤影,,人人爭說“看病難、看病貴”……
當(dāng)“降價”把便宜的舊藥逐出市場后,,還得通過審批新藥,,將替代舊藥的高價藥放進市場。于是,,中國每年會有1萬多種新藥申報待批,。聽說,,這1萬多種所謂的“新藥”,,絕大部分是更換點添加劑,,然后將低價藥變臉而成高價藥的。但這樣的“新藥”,,偏就有藥廠愿報,,也偏就有部門肯批。這不能不讓人疑心,,它到底會給審批者帶來多大的好處,?如果審批者深知其中貓膩,不批只換添加劑的高價“新藥”,,看藥廠敢不敢不再生產(chǎn)不換添加劑的低藥“舊藥”,?只知新近藥監(jiān)部門揪出的“藥蟲”,就是靠吃這樣的新藥申批,,才吃肥的,。 杜絕“降價藥”變臉掠財,才能真正解決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這既要管藥商,管醫(yī)院,;更要管管降了19次藥價的降價者和忙著每年在1萬多種“新藥”中擇藥放行的審批者,。不問責(zé)于這樣的降價者與審批者,治理藥價亂局,,將是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