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決定,自1月14日起,,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將航空煤油價格每噸降低90元。此舉已產生積極反應,,目前國內各地的四種汽油價格平均降低了1角多錢,。
國內輿論普遍認為:國家發(fā)改委此次下調油價,一是順應民意之舉,,二是與國際油價接軌的表現,。但是,自去年7月開始,,國際油價開始“高空跳水”,,呼吁降低油價的呼聲就在國內此起彼伏,直到1月13日國家發(fā)改委才亮出小幅下調的方案,,如此遲來的“順應民意”,,讓人在恭維之余略有遺憾。
同時,,油價下調的幅度,,也讓人感到并未完全到位。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93號成品油為例,,2004年4月國際油價每桶70美元時,,同期的北京油價是每升4.65元,而目前的國際油價已經跌破每桶55美元,,但是,,根據國家發(fā)改委的降價方案,北京93號油仍是每升4.9元,。如果說與國際接軌,,那么這種油價小步微調的策略,容易讓人產生“打有埋伏”的印象,;同時,,人民幣也在升值,太小的幅度給人感覺很不厚道。
雖然有關部門油價上調時的理由是“與國際接軌”,,下調時也說“與國際接軌”,,但實際上國內油價始終在“閉門算賬”,百姓一直在霧里看花,。
現在,,圍繞著油價,百姓仍然有許多看不懂,,比如,,為什么這次汽油價格每噸降低了220元而不是440元?汽油可以降價220元,,那么航空煤油為什么只能降低90元,?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在2006年11月6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普通無鉛汽油全國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20美元,,去掉燃油稅,,相當于每升0.58美元。國內曾有機構為此專門算過賬,,說中國的油價什么稅都不含也比美國貴,,而且貴得不明白。
從去年開始,,國內基本上是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確定”油價,同時,,還推出“四個配套機制”,。經過一年來的運行,大家看到配套機制正在試行中逐步完善,,但是在“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上難以讓人心悅誠服,,因為直到現在,除業(yè)內人士和國家發(fā)改委,,誰也無法核定出“合理”的石油生產成本,,更無法確切知道利潤加到多少才算“適當”,在石油生產和銷售環(huán)節(jié)的這種高度“計劃性”與國內整體的市場經濟狀態(tài)很不適應,。
“石油安全”是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概念,,既然提升到國家層面講“安全”,就意味著中國的石油市場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步入國際大流通的軌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被壟斷的石油及其油價就該讓百姓永遠看不懂。 |
|
|
|
|
|
|